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光的課程討論區
光的課程資訊中心副版討論區
 
 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會員群組會員群組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   登入登入 

頻率,震動
前往頁面 1, 2  下一頁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光的課程習修園地
上一篇主題 :: 下一篇主題  
發表人 內容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六月 13, 2013 5:20 pm    文章主題: 頻率,震動 引言回覆

光的课程里一再提到频率,初级的时候课文里曾提到:
思想与频率是个波~~~

随着深入的学习,其实整个世界、宇宙也都可以说是 思想、意念的产物。

然后记得好像还有一句:思想集中到哪里,其实体验的就是那个东西的频率。

我现在的疑问是有关治愈的:

治愈是将 混乱的频率提升至平衡完美的频率。

我就是想知道,混乱的频率是怎样的、平衡完美的频率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是如何变化连接到一起的~~~

最好有图示啦~~能举例说明说明~~ :wink:

是不是 越低的頻率震動的波峰就越高,越高的頻率就越趨於一條直線?

或者說混亂的頻率就是 高低不等的波,而完美的頻率就是 比較平衡和平緩的,沒有太多變化的?

或者给偶推荐一本什么书也可以,谢谢~~~ Very Happy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1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五 六月 14, 2013 12:46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謝謝 風由晶 拋出這個美好的主題
在《博納與蒂娜》(一) 這本書中 剛好有個主題談到 或可參考

謹此分享

頻率 Vibration

博納︰能量與頻率之間似乎很難區別,感覺高頻率就是高能量,低頻率就是低能量,是這樣嗎?

蒂娜︰高頻率「形成」高能量,低頻率「形成」低能量,兩者之間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博納︰那……頻率振動是以什麼為衡量標準呢?

蒂娜︰通常是以週期的振盪次數來衡量。物質與非物質的能量體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頻率振動的不同。物質體比非物質體──如精神能量體的振動頻率低,屬於小我的負面思想頻率比屬靈的正面思想頻率低,因此三度空間的頻率比五度空間的頻率低,三度空間的能量也因而比五度空間來的低。

博納︰各種頻率的振幅會與我們有關係嗎?

蒂娜︰不同頻率會吸引與自身頻率共振的事物。就拿樂觀與悲觀兩種形態來比喻吧,樂觀的振動頻率高,自然吸引同樣高頻的事物,容易形成光明、喜悅的外在經驗。反之,悲觀的振動頻率低,就會吸引低頻率的事物,容易形成陰沈、晦暗的外在經驗。

博納︰頻率既然是一種振動波,我們是否會受到別人所散發的較低頻率所波及?

蒂娜︰對覺知力不夠的人,是很容易被波及,或者應該說很容易被引發自己內在原有的東西。目前一般的群體大眾尚在未覺醒的狀態中,對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沒有敏銳的覺知力,因此很容易互相影響,造成負面循環。

博納︰所以遇到低思想頻率的人或地方,最好逃得遠遠的?

蒂娜︰我們可以少去一些較低頻率的地方,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的焦點只是在看自己周遭有那些人的頻率低、那些人的頻率高,便很容易造成對立與批判,而往往這些批判只是個人的投射,與實相無關,這種批判不僅為自己製造學習的因果,也延誤了個人的進展。要知道自己之所以會受到低頻率的影響是因為自己的內在尚有與這些頻率產生共振的元素。

博納︰所以重要的是要能覺知自己的意識狀態,而不是去為別人的意識頻率打分數,只要能將自己從「自己」的低頻狀態中提升出來,並超越這些批判與感受,凝定在較高的思想頻率中,便不會受到影響,是嗎?

蒂娜︰是的,但我發覺如果只靠頭腦的意識要做到提升與超脫會很吃力,但運用光的能量去轉化自己以及周遭的磁場,便輕鬆容易多了。

博納︰這種借力使力來與較高頻率連接,並運用較高頻率轉化較低頻率的原理,真是懶人的好方法。

蒂娜︰願意去為自己的身心狀態負責的人,不能算是懶人。何況能達到這種覺知的人,必已走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面對自己、清理、淨化與提升的過程。在身體、心智與心靈上,愈是能與光同化融合的人,轉化的速度就愈快,也愈能掌握自己的生命,達到圓滿。

博納︰這就像任何專業的磨練一樣,要達到精練純熟,需要下一番工夫。但是在我的功力還不到那程度時,我想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吧!

蒂娜︰如果你是沒有帶著批判與憤怒地退開,瞭解彼此是面對同一時間卻在不同的角度與不同的層面上看事情時,你既無法妥協,也無法強迫別人與你有一樣的想法,便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當然很好。但如果帶著批判與憤怒無奈地離開,甚至伺機尋仇,便是下策,因為你不但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的生命將因恐懼而受到局限,也使自己捲入更多的因果的學習 。

博納︰那怎麼做才是上策呢?

蒂娜︰從這些鏡光倒影中去看自己的內在心識。否則你的生命課題將從其他地方以不同的模式一再向你挑戰。

博納︰唉……好像怎麼逃都逃不了?

蒂娜︰別急、別急,一旦我們選擇在光中進入較高的意識層面,在較低意識層面中的一切現象就不會再以課題的模式呈現在你面前了。

博納︰妳的意思是說,當我們較低意識所引發的痛苦因果,被光的較高意識淨化時,我們才能真正解脫,看來習修光的途徑,是一條可以邁向自由的途徑囉。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五 六月 14, 2013 4:36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哇。。。久违的博纳与蒂娜,想当初看的时候,以为自己好像明白了书中所说的,现在回过头来再看 LIUWI贴的内容,又有了一些新的领悟。。。

偶这段时间 经常被偶老妹身上带回来的一些负面能量干扰,这课题真让偶有点受不了,我和我妹睡在一个屋里,弄得我都有点不敢近我妹的身。。。

虽然理性上明白 是自己内在尚有待清理的部份,但是,那股能量一跑到我身上,我就下意识的想要把他弄掉,。。。。真是不舒服。。

搞的我天天 都要清理自己身上 的能量。。。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六 六月 15, 2013 6:26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贴一段入门里的文章~~


“创造势能在每一个不同的层面上,显现它自身的无数可能性,表示这创造势能有平均数不同的波长、形态与频率。但是,因受到身体的限制,我们的理解力有限。由于我们的器官所能到的事物,极其有限,我们所能知道的波长、形态与频率,也极为少数。它所显示的,无论是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以我们有限的理解力来看,都不外乎是运转、振动或频率。

“形成物质的波越短,我们越是无法以感官去感觉它的能量所形成的事物。当它转化成我们的器官所能感受的频率时,我们便依我们的感觉来称呼它:物质、声音、电光、热度、味觉、嗅觉、光。然而,像宇宙势能、生命势能这样的频率,我们只能以意识去感觉它。
“在更高层面,非物质性的能量与波频,只能以我们的脑或中枢神经去感受的,我们称之为思想之波。除此之外,还有层层比这更高、更具渗透力的波频,最高的波频即是那全知、全能、全在的神圣创造力。”

“因此,整个宇宙中,有无以计数的,不同波长的频率在运作。所有的受造之物,大至天体,小至微生物,都是由这些不同波长的频率所形成的。无论我们知道与否,我们都生活在这些不同的频率中。事实上,我们就是由这些能量所组成,它们也在我们的身体、心智及心灵,与我们的整个存在中活动着,焕发这不同波长的频率之源,我们称之为上帝。”
“上帝本身处在超越一切生命的形态上,处在绝对平衡,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形态中。但是,它自身不断地把能量散发到所有生命形式中,以便赋予它们生命,因为上帝是全在的,充满着整个宇宙,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被它所渗透、所充满。”

“因此,每一个点都是上帝从中显像的起始,我们所感知的世界,都是从这起始点展开的,它是从平衡中跌落的最初显现。所以我们说上帝创造万物,并赋予万物生命,我们称它为‘较高自我’。‘造物主’、‘创造本源’……等不同的名称,由这创造之源所散发的能量,仍然具有很高的灵性;以及很高的频率。但是,离源头越远的,频率就越低,直到这些能量逐渐转化成为物质。”



还有:
“普通人所焕发的频率,最高只能达到第四级,天才达到第五级,先知达到第六级,神人则焕发所有七个八度音阶的频率,并可以依他自己意愿,发挥神圣的创造力量,他可以把较高的频率转化为较低的频率,或把较低频率转化成为较高频率。”

“一个能掌握所有频率的入门人,知道如何有意识地发展较高器官的力量。譬如我们心脏感应的沟通能力,便是我们运用较高的脑器官来动作的。一般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拥有这些的器官。”
“由于神圣创造力,宇宙是一个永不止息,生生不已的生命。整个宇宙是活生生的,具有无限的力量。神人具有运用这种力量的能力,并从他的神性意识中焕发这力量。”

“神—人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他的全脑及神经系统的中心点,不需经由转换,便能够引导储存在他脊髓中的至高生命频率,进入他的神经系统,以及他的身体。因为他的身体具有承受至高神圣势能的阻抗力,以及其他转化过的六个物质显像的频率。一般人在不同的进展层面,由于化学成份不同,他们的承受力与阻抗力只能对应与他们内在灵性意识相通的层面。”
“但是,神—人的身体不仅可以承受至高的频率,同时也可以转化所有其他音阶的频率,意思是,他们具有可以承受,并引导神圣创造势能的阻抗力,也具有转化较低频率的能力。”

“人之子生病时,便来到庙宇中,请求我们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生病代表身体的频率失去原有的和谐。我们使身体中不和谐的部份,恢复它原有的和谐,这个人便能恢复健康。每一个器官都有它自身特定的频率。每个器官以它自身特定的振动频率维持它自身的生命。当这些频率改变时,器官便开始生病。”
“我们也可以调节地面上的气候,使天空保持碧蓝的青天白云,或乌云密布,雷雨交加。人之子看到由金字塔闪出来的电光,听到由它所放出来的雷声,便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即将会有一场及时雨降下来。”





另外,还有生命之花的古老秘密里的一段:

维度、和声学﹙Harmonics﹚和波形宇宙

我认为最好就是用音乐和和声学来描述了。尽管大部份学习音乐的人们也同意我所说的,但是我所说的可能仍有不同的含意。

钢琴上从C到C有8个白键,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八度﹙octave﹚,事实上其中还有5个黑键。这8个白键和5个黑键可发出所有的升调和降调,总共十三个音﹙tone﹚,合称为半音音阶﹙chromatic scale,事实上是十二个音,第十三个音是下一个八度的开始﹚。
请把它记在头脑中,现在我们先来说说正弦波﹙sine wave﹚的概念。正弦波﹙或余弦,仅有一个相位差﹚相当于光﹙电磁波﹚、声音的震动,我们可能对此已经很熟悉。在我们所处的整个实相中,每个单一的事物都是基于正弦波。就我所知,除了空﹙void﹚、也许还有灵,没有任何例外。

这个实相中的一切都是正弦波。不同波长﹙wavelength﹚的正弦波造成了事物间的不同。波长是从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经过一个周期后到达的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的水平距离,图中AB、CD、EF都是这个波的波长。如果波长趋于无穷大,那么它看起来就像是一条直线。例如,脑波的波长大约是10厘米到10米,几乎就像从头部发射出来的直线。量子物理学发现,观察实相中的任何事,都只能看到两面中的一面。他们不懂为什么不能同时看到事物的一体两面,但是几何学已经说明了一切﹙如果你仔细研读的话﹚。只要你喜欢,你可以把任何物体﹙例如这本书﹚,看成由原子组成的;或者你也可以换个思路,把它看成由振动、波形﹙例如电磁场或是声音﹚组成。但是,当你把它看成原子或波形时,它们却符合不同的法则。

我们世界的一切事物﹙你的身体、行星、…﹚都是波形。如果你以这个特别的方式来看待实相,我们便可以开始谈谈一些不同的维度了。

波长决定维度

维度间的唯一差别就在于它的基本波长﹙base wavelength﹚。就像电视或是收音机一样,你转动旋钮,选择了不同的波长,就会看到、听到不同的频道。同理,如果你把意识和身体的波长改变成不同于这个宇宙的波长,你就会消失在这个世界,然后出现在与你的波长协调的另一个的世界。

UFO常常瞬间消失在天空。UFO在空间中的移动并不像我们的飞机。飞船上的乘客在心灵上有意识地与飞船相联,当他们准备前往另一个世界时,他们会进入冥想,调整自身进入合一的状态;接着在意识上做个90°或是同时两个45°的转变,然后整个飞船和它的乘客就被带入另一个维度中。

我们这个第三维度的宇宙有一个约为7.23厘米的基本波长。在灵性的感知上,这个7.23厘米基本波长代表的就是Om,印度教的宇宙之音。宇宙中的任何物体,根据它的结构,都有一个声音,每个都是独特的。如果你把这个第三维度中所有物体的声音取平均值,就会得到7.23厘米的基本波长。

7.23厘米是我们两眼间的平均距离——这是测量100个人后得到的平均值;它也是从我们的下巴到鼻尖的距离、手掌的宽度、脉轮间的距离……这个长度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我们全身,因为我们生于这个宇宙。

这个波长并不是某些在山洞里打坐的灵修者发现的,而是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他们当时准备安装全美微波通讯系统,在第一个信号站安装好并启动后,发现有静电干扰。他们恰好选了波长稍微超过7厘米的电波,他们试着通过设备找到静电的来源。刚开始他们认为来自地球内部,后来他们发现天上也有,最后他们说道:“No! 四面八方到处都有!”为了摆脱“静电干扰”,他们做了让我们国家甚至地球至今都在承受的事:他们将功率增加到正常需求量的五万倍,发射出非常强大的电波,使来自四面八方的7.23厘米的波不再干扰通讯系统。

维度与音阶﹙musical scale﹚

当你往越上层的维度移动,它的波长就越短,能量就越强;反之,当你往越下层的维度移动,它的波长就越长,能量就越弱,密度越来越大。维度之间的波长间隔,就像在钢琴中的每个音之间都有间距。在这个宇宙中,大多数文明都有这种基本的了解,而且他们知道如何在维度间转换;而我们已经完全忘记了。

音乐家、音乐理论家及物理学家很久以前就发现,每个音之间的许多间距成为泛音﹙overtone﹚。在半音音阶的每个音之间都有十二个主要的泛音﹙一个在加州的团队曾发现半音之间有超过两百个次要的泛音﹚。

如果我们以一个圆代表半音音阶中的一个音,总共会有十三个圆。最后一个带有阴影的圆则代表第十三个音,也就是下一个半音音阶的开始。图中黑色的圆代表第三维度——我们所知的宇宙,第四个圆代表第四维度。每两个音﹙维度﹚之间的十二个主要的泛音实际上是一个较大模式﹙每两个相邻的半音音阶中有十二个音﹚的缩小版,它是全息的;如果你继续深入,你会在每两个相邻的主要泛音间发现还有十二个泛音,也代表较大模式﹙每两个音之间有十二个主要的泛音﹚的缩小版;你可以无止境地往上或往下延伸,呈几何级数﹙geometrical progression,等比数列﹚变化。

你可能曾经听人们谈过144个维度,说144这个数字与灵性主题有关。这是因为每个半音音阶中有十二个音,而每两个音之间有十二个泛音,12 x 12 = 144,因此每个半音音阶中存在144个维度,其中有12个主要维度和132个次要维度。实际上是维度无穷多的,尽管都是幻象;就像表达唯一实相有无限多种方法。而且每个维度的在体验上都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所处的地球是第三维度的一个星球,正处于转换成第四维度或甚至更高维度的过程中;再过一段时间,这个星球上属于第三维度的成分,对我们来说,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对于第三维度的感知只会再维持一段时间。首先,我们会进入第四维度的某些泛音区,大多数处于较高维度的人们都在观察并协助这个过程,他们认为我们正十分迅速地往更高的维度移动。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六 六月 15, 2013 6:59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这段时间想起来原来的一个量子触疗,就开始用了起来,想不到作用还挺大,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一段推荐序,写的很不错,我打上来。。

何谓“健康”?从古文造字来看,“健”是指品德、智能和体魄皆完美无缺,并达到刚强有力之完善程度;“康”为充实饱满而获致安宁之状态。

在英文当中,“HEALTH”的字根就是“WHOLE”,也同样意指全然完整与强而有力的状态。至于“痊愈”又是什么意思呢?“疒”指的是倚靠凭借,“全”仍是完整一体的意思,而“愈”则是身心藉他力或载具而达另一境地。

我们再来看疾病的意思:“疾”指的是速度太快造成的扰动,引申为初始变化的急性不适;“病”则是拖延日久的不安,引申为较严重的身心问题。

英文的“dis-ease”指的就是这类急慢性的紊乱,失却冯藉而无所倚靠;“dis-order”更指出生物身心系统失序或乱度增加的处境。

--中华民国能量医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委 张文韬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1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六月 17, 2013 11:54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謝謝風由晶分享這麼多寶貴的資訊 很受用啊

>上帝本身處在超越一切生命的形態上,處在絕對平衡,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形態中。
>但是,它自身不斷地把能量散發到所有生命形式中,以便賦予它們生命,
>因為上帝是全在的,充滿著整個宇宙,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被它所滲透、所充滿。

是啊 緣起性空
所有的創造都是神聖的 萬事萬物都在神聖的秩序中
課程中是這麼說:
萬事萬物來自一的創造,一切事物都是同一造物主的表達。 (第一級次藍色之光)

>經常被偶老妹身上帶回來的一些負面能量干擾
>雖然理性上明白 是自己內在尚有待清理的部份
>但是,那股能量一跑到我身上,我就下意識的想要把他弄掉,。。。。真是不舒服

是啊 敏感體質的人或許都曾經有過同樣的感受

>從這些鏡光倒影中去看自己的內在心識
>否則你的生命課題將從其他地方以不同的模式一再向你挑戰

零極限的藍博士是這麼說:我們都是為了[清理]而來
光的課程 或許也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清理(化解)工具吧

會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人事物
或許是源自於 我們內在根深蒂固的內疚與自責 的投射
沒有偶然 其實是一個治癒與平衡的契機(恩寵律)
是為了更偉大的至善與更完美的平衡而來

在《斷輪迴》的書中是這麼說:萬事萬物都是為了[寬恕]而來

我是無時無刻謹記在心 不內疚也不自責
透過人際關係 看到自己也寬恕自己 讓我們能夠從分裂到合一
或許就是生命終極的課題吧

全然地接納一切人事物的如是存在(TO BE)
不怨尤 不譴責 不評斷 或許就是一種 寬恕自己 的展現
或許這也是一種 明心見性
從中我們可以得到 更大的自由與自在

同時分享這一篇:

愛與恐懼

摘自:《揚昇》-伊夏亞的教導

所有的情感只有兩個根源:愛和恐懼。
愛是人類生命中的自然狀態;恐懼是我執用來控制和佔有世界的手段。

它們無法同步地共存:當愛增加的時候,恐懼便煙消霧散,
因為它從來都不是真實的,它在完美之愛的太陽下消失無形。
當恐懼增加,愛便退隱,直到個人再度向真理敞開自己為止。

愛永遠不會被摧毀,可是由於人類的天賦權利(包括完美的自由意志),
如果我執固守著幻相,那麼在人格再度選擇實相之前,愛就彷彿失蹤似地隱而不見。

我執想要無所不有;這種想望否定了臣服的無敵和愛的柔美。
愛遍及宇宙而且是自由給與的,可是我執卻堅持擁有它,堅持愛對它唯命是從。
我執以這種方式而常敗無疑,因為它打的是一場錯誤的戰爭。

愛永遠不可能被侷限或存在於隔離和孤立之中。
我執只有拋棄操縱和控制的欲望,才能融入宇宙的大我──永恆的愛裡。

情感不能在強迫之下改變。
情感只有當它被依照原貌接納之後,才會進化。
接納的關鍵在於停止對它們的批判。
只有我執才會分別好壞,這是它主要的控制工具。
如果欲望被劃分為好和壞,那麼生命就要停留在分裂裡。
把情感自我執的信念體系裡隔離出來,
我們就可以把它們威力十足的能量用在個人的成長上了。

伊夏亞有一則故事最足以說明這個論點:

僧侶打坐的時候經常遭到群魔的圍攻。
即使他們千方百計地掙脫,還是苦無對策。
只有當他們停止以邪惡批判群魔的時候,
魔鬼才會消失或轉變成天界的精靈或天使。
讓這些僧侶徒增困擾的,其實是他們對實相所做的詮釋。


這個認知,是進化過程中必要的階段。

我們會隨著意識的成長,
而得知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創造,與別人無關。

有了這一份明白之後,
我們就會停止把能量浪費在自己所創造的一切,徒然做無益的爭鬥、懊悔、和壓抑。
這一來我們便可以把欲望的能量發揮在更快速的成長上。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六月 17, 2013 3:59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哈哈,LIUWI来啦,Very Happy :D

我这两天跟图形与密码有点 卯上劲了,这两天在 看“众多的脸”,想要理解他的真正含义

今天中午就坐在那,看着课文,想着“众多的脸”,以及跟自己这段时间的课题联系,终于对这个图形 有了更深一步的 领悟。。。

非常想找人分享,要是你今天不回贴的话,我可能会另开一个贴分享了。。。

原本看这个图形是没什么太大感觉的。。。只是一些字面上的理解~~~

下面我就说一下我的一点小小的领悟:

这图形是「众多的脸」与众多的身体,无数的脸与无数的身体。有些人称它为图腾柱;有些人看到它像是许多不同的身体混合成一个身体或---「众多的脸」。

这句话 我就想啊想,想到了原来 彩虹桥的一段, 灵魂是同一个,而下面的身体就换了好多个,轮回了好多世,虽然脸和身体不同,但灵魂是同一个。
再引申一下,所有的人其实都是在我之内的,那么我所看到的众多的脸,包括,我的爸爸,妈妈,妹妹以及其他的人, 其实都是众多的脸,也都是我。
而我感受到的那些不舒服的能量,其实也是众多的脸,也都是我。

虽然理性上能明白 其实所有的人都是我,但是把中间 障碍的东西 理顺还真是要费一番功夫呢~~~

你们藉由「光的课程」,感知到许多的「观点」。这意识的图形与密码呈现出「众多的脸」,人们通过他们的观察去看待生命的前景。

当你们的焦点放在图形与密码上时,观想这密码的能量正治愈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歧。


这一段,我们感知到许多的观点,感知到许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之间产生了矛盾,敌对,纠结,观想这密码的能量正治愈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分岐,其实不就是不同观点之间的分岐吗,与父母、兄弟姐妹 的不同观点之间的分岐。 如何治愈呢?治愈 就是用光的能量,“一”的能量,来涵容所有观点之间的不同,释放自己对他人观点的批判。

而这个其实跟 其他的图形与密码有着一些关联,比如相互连锁的三角形,还有莲花,都是要 联接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

就象这一句颂文:

WE ARE ALL ONE.
我们都是「一」。

WE ARE ALL MANY OF THE ONE.
我们都是「一」的许多。

WE ARE ALL ON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GREATER MIND OF ALL THAT IS.
我们都是一个意识,来自「全在」的较高心识。

I AM WITHOUT ILLUSION.
「我是」没有幻象。



「众多的脸」呈现出东方与西方两者的容貌。他们是正负两极在镜光倒影中的相互反射。无边无际意识的阴与阳两极。这图形是象征,也是你们的意识对深遂内涵反射的编码。

这图形是「众多的脸」,一个面向东方,一个面向西方。每一个及所有的脸都是相像的符号,都是彼此的镜中倒影,这密码与橘色之光的脉轮中心点连接着。橘色之光帮助你们学习开放自己,以新的方式去观察、去理解,衔接所有差异,进入「一」的状态中。


每一个及所有的脸都是相像的符号,都是彼此的镜光倒影,我们往往把意识集中在 负面的事物上,说这些事物是我们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投射,但是 其实 光的课程、较高自我、上师、圣灵,这些也是出自我们自己的意识,他们也是 众多的脸。

所以,我们正是在 这种情况中展现着 正负的两极,当我们向较高自我觉醒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批判起了 自己内在的较低层面和较低意识。

但其实,较高自我与较低自我,都是 众多的脸。

一个面向东方,一个面向西方,正负两极在镜光倒影中的相互反射。无边无际意识的阴与阳两极。 原本我觉得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现在突然就感觉到,这其实 跟 太极图是非常相似的。 也想起了 入门里面 普塔霍特普上师教导的一段话:

「现在,我用绿色的笔在这上面画一片叶子。这片叶子在我把它画在石头上之前,就已经存在着,只是你无法看到它,因为叶子的阴阳两性仍然在合一的静止状态中。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叶子的形态还没有从这万有的空无中分裂出来。当叶子呈现在墙壁上时,它就从万有的空无之中分裂出来,因此你可以看到它。」

「一个要记住的重点是:叶子显现绿色,表示它留在万有中的是与它相对应的颜色,对它来说是红色,它是隐含的阴性化身。」

「你之所以能看到你周围的一切事物,是因为它已从与它相对应的另一半中分裂出来,那一半隐含在看不见的,无形的状态中。」

「有形世界之所以看得见是因为它从合一中分裂出来,然而那含融一切的虚无与万有,仍然保持在它的一体两面之中。也就是说,它已经与我们称之为上帝的绝对合一中分裂出来。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它的阴阳两性已分裂之故。」

「一个东西只有当它分成两半,一个成为显像的,反映着它隐藏的另一半时,你才能感知它。


因为叶子的阴阳两性仍然在合一的静止状态中。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叶子的形态还没有从这万有的空无中分裂出来。当叶子呈现在墙壁上时,它就从万有的空无之中分裂出来,因此你可以看到它。

从这里可以 引申到,当一个人呈现 较高自我的 一个面向时,较低自我被隐藏了起来, 当一个人 呈现较低的频率时,较高的状态 被隐藏了起来。 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合一的状态中,只是 有一面被刻意的 隐藏了起来。 我们习惯于只看事物的 一面,而忽略了那隐藏了另一面。


恩,暂时就想到了这么多,就先分享这么多吧,哈哈~~~Very Happy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1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二 六月 18, 2013 10:31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謝謝風由晶分享諸多寶貴的領悟 極為受用啊!

>我這兩天跟圖形與密碼有點 卯上勁了,
>這兩天在 看“眾多的臉”,想要理解他的真正含義
>終於對這個圖形 有了更深一步的 領悟。。。

鍥而不捨 有毅力 有決心 向你致意啊!

>這圖形是「眾多的臉」,一個面向東方,一個面向西方。
>正負兩極在鏡光倒影中的相互反射。無邊無際意識的陰與陽兩極。
>現在突然就感覺到,這其實 跟 太極圖 是非常相似的。

憶起早期在求學階段 偏好的宋明理學
讓我有這個機會 重溫先賢古哲的教導與智慧
大大的感恩啊!

先分享 宋朝哲人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從無極化生太極。太極運動產生陽性,動到極點,轉化為靜止;靜止產生陰性,靜到極點又重新運動。一動一靜,互相做對方的根據。分出了陰陽,天地兩儀也就確立了。陽與陰變化相交合,於是產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氣依著順序流行布化,四時便運行了。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太極是根據於無極的。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五行產生後,各有自己的性質。無極的真性,陰陽五行的精華,玄妙地結合凝聚,由乾健之性生成陽男,由坤柔之性生成陰女。陽男和陰女二氣交接感應,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於是變化無窮了。 只有人類,得到無極真性、陰陽五行的精粹,因此最是靈慧。形體一旦生成,他的神明產生了知識,生活中的萬事也就生出了。聖人定下中正仁義的原則而以靜為主張,這就確立了做人的根本準則。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所以聖人的德性與天地相符,其明智與日月相合,行事的秩序與四時的推移相合,趨吉避凶,與鬼神的不測功能相合。君子照它來修身,所以總是吉利,小人違背它行事,所以不免於凶險。因此說︰確立天行的準則,叫做陰與陽;確立地處的準則,叫做柔弱與剛強;確立人事的準則叫做仁與義。又說︰推知其本始返回到最終的道理,所以能夠明白死與生的學說。偉大啊,易,這就是最高明的真理了!



liuwi 在 星期六 六月 22, 2013 12:24 pm 作了第 2 次修改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1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六月 19, 2013 11:07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你之所以能看到你周圍的一切事物,
>是因為它已從與它相對應的另一半中分裂出來,那一半隱含在看不見的,無形的狀態中。
>一個東西只有當它分成兩半,一個成為顯像的,反映著它隱藏的另一半時,你才能感知它。

>當一個人呈現 較高自我的 一個面向時,較低自我被隱藏了起來,
>當一個人 呈現較低的頻率時,較高的狀態 被隱藏了起來。
>每個人其實都是在合一的狀態中,只是 有一面被刻意的 隱藏了起來。
>我們習慣於只看事物的 一面,而忽略了那隱藏了另一面。

分享 宋朝哲人張載的<太虛即氣>

太虛即氣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
至靜無感,性之淵源,有識有知,物交之客感爾。客感客形與無感無形,惟盡性者一之。


太虛沒有固定的形體,它就是氣的本來狀態。氣凝結聚合為有形的萬物,分化解散為無形的太虛,它聚散變化不定的形態是暫時的。太虛極靜而沒有外感,它是人物之性的根源。人與外物相接觸,才產生了知識。客感客形與無感無形(雖然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一氣之變化),只有窮盡事物本性的人,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

天地之氣,雖聚散、攻取百塗,然其為理也順而不妄。
氣之為物,散入無形,適得吾體;聚為有象,不失吾常。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


天地之間的氣,雖然有時凝結聚合,有時分化解散,有時互相排斥,有時互相吸引,途徑眾多,但其變化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不紊亂。氣這種東西,散入於無形的太虛,正好回復到它的本來狀態;氣聚而為有形象的物,也不失去氣變化的規律。太虛不能沒有氣,氣不能不聚合而成為萬物,萬物不能不解散而變為太虛。

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則聖人盡道其間,兼體而不異者,存神其至矣。
彼語寂滅者往而不反,徇生執有者物而不化,二者雖有間矣,以言乎失道則均焉。


遵循這種變化規律而產生或消滅,都有其不得不如此的必然性。於是,聖人就在氣聚為萬物、氣散為太虛之問完全掌握了氣化的規律,體察客感客形和無感無形兩方面,不為一方所束縛,從而就對事物的本質有了深刻的理解。佛教徒崇尚虛無寂滅,認為成佛可以超脫生死輪迴;道教徒追求長生久視,認為物質的形體可以永存不朽。這兩者雖有差別,但其言論迷失大道則是一樣的。

聚亦吾體,散亦吾體,知死之不亡者,可與言性矣。

氣聚為人物,固是本體的存在;氣散為太虛,也是本體的存在。懂得人與物都死而不亡的道理的人,就可以與他談論事物的本性了。

知虛空即氣,則有無、隱顯、神化、性命通一無二,顧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從來,則深於易者也。
若謂虛能生氣,則虛無窮,氣有限,體用殊絕,入老氏「有生於無」自然之論,不識所謂有無混一之常。


知道太虛就是氣,那麼,有和無、隱和顯、神和化、性和命,都是一體兩面,而不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只不過是聚和散、出和入、有形和無形的變化罷了。能推究本源從何而來,就是深刻理解了《 周易》 的理論。假若說虛能產生氣,那麼,虛是無窮的,氣是有限的,本體和現象互相脫離隔絕,這就陷入了老子「有生於無」的自然之論,根本不懂得有無統一的規律。

若謂萬象為太虛中所見之物,則物與虛不相資,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放浮屠以山河大地為見病之說。
此道不明,正由懵者略知體虛空為性,不知本天道為用,反以人見之小因緣天地。


假若說萬物是太虛中所呈現的事物,那麼,有形的萬物和無形的太虛就不能相互資借,形是形,性是性,形與性、天與人不是互相依存而存在,這就陷入了佛教徒把山河大地視為幻覺產物的說法。這個道理不明白,正是由於糊塗人僅僅大略知道虛空是事物的本性,而不知道氣化過程對於性的影響,反而把個人狹小的意識當作產生天地的原因。

明有不盡,則誣世界乾坤為幻化。幽明不能舉其要,遂躐等妄意而然。
不悟一陰一陽範圍天地、通乎晝夜、三極大中之矩,遂使儒、佛、老、莊混然一塗。
語天道性命者,不罔於恍惚夢幻,則定以「有生放無」,為窮高極微之論。入德之途,不知擇術而求,多見其蔽於詖而陷於淫矣。


自己的聰明不夠,就誣說世界天地為幻而不真,這是由於不能理解幽明變化的本質,便企圖超越認識階段而妄自臆度才會如此。他們不懂得陰陽變化之道包括了天地,貫通了晝夜,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普遍而正確的法則,於是把儒、佛、老、莊混為一談。今天談論天道性命的儒家之徒,不是把佛家的恍惚夢幻,便是把老莊的「有生於無」,當作非常高深微妙的理論和入德的途徑,而不知道選擇正確的學術去尋求天道性命的道理,那麼就只能經常看到他們被片面之辭所蒙蔽、被淫辭所陷溺了。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六月 20, 2013 6:11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我前两天 看不进去你发的这两篇文章,

今天就看进去了,而且非常喜悦,脑子 几乎完全理解不动说的什么,必须要集中精力才可以,但是,自己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感觉好像面前 出现了异次元,面前的屏幕 好像在动,哈哈~~~

然后,实在感觉这两篇文章对自己的净化有帮助,就录了录~~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79138274&uk=1543819228

Wink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1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五 六月 21, 2013 5:07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我前兩天 看不進去你發的這兩篇文章,
>今天就看進去了,而且非常喜悅,
>看這些文字的時候,感覺好像面前 出現了異次元,面前的螢幕 好像在動,

是啊 早期求學的階段 有看沒有懂 只是很歡喜
因為你提點到 太極圖 才有這個機會重溫先賢古哲的教導與智慧
再次 大大的感恩啊

>實在感覺這兩篇文章對自己的淨化有幫助,就錄了錄~~

已經下載 你的音質很好 是個 悅耳動聽 有能量又有內涵 的音頻啊

分享 張載的另一篇<西銘>
是一種人生哲學和倫理思想 個人也是很受用

西 銘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

天可以稱為父,地可以稱為母;我是這麼地藐小,混在天地萬物中間同它們生活在一起。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氣,形成了我的身體;統帥天地的氣的本性,形成了我的天性。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與:同伴之意;本段即「民胞物與」

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萬物皆為我的同伴。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聖,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


君主是我父母的長子,而大臣就是長子家中的總管。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我家中的長輩;慈愛孤幼,就是慈愛我家裡的後輩。聖人是天地合德的結果,賢人則僅次於聖人而已。舉凡天下多災多病、年老體弱、孤苦零丁、鰥夫寡婦之人,都如同我苦難、可憐的同胞兄弟。

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畏天以自保,你就會幫助親人;樂天而不憂,你就會盡孝愛親。違背了父母的意旨就叫「悖德」,戕害了仁就叫「賊」,助長凶惡的人是不成材之子,能把仁義實踐於形色之中才像父母的兒子。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

知道天地變化才能講明其中的事情,窮盡事物之理才能繼承天地的意志。

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穎封人之錫類。
不弛勞而厎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於從而順令者,伯奇也。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不做虧心事,就是不辱父母的孝子,存心養性就能勤於事天。不嗜飲酒,就像禹那樣善於保養本性;教育英才,使同類都能像穎考叔成為天的孝子。竭盡全力孝敬父親,使父安樂,是舜的功勞;人無所逃於天地之問,命裡該死的時候,就像申生那樣恭順天。身體受之於父母,而能使身體歸全於父母的,是曾參;勇於順從父親命令的,則是伯奇。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如果生活在富貴幸福的環境中,這是天對我的恩賜;如果生活在貧賤苦難的環境中,則是天有意鍛鍊我和成全我。活著,我就盡力地做事;死了,我就安靜地休息。

PS.

張載的教學課室內,有東西兩面的窗子,東西窗子上都寫上了一篇指導學生的文章,東面窗子上的一篇叫《砭愚》(砭,音邊,原意是尖石,是醫療工具,引申為改善之意;砭愚即改善愚頑者的意思。)西面窗子上的一篇叫《訂頑》(也是改善愚頑者之意),後來程伊川叫這兩篇文章為《東銘》和《西銘》(取其東西窗上的格言之意)。

《西銘》提出了「民胞物與」的理想,成為中國文化的大同理想的典型。

張載在京師講《易經》,最為人所稱道的一句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句成為不少後世儒家的人生格言,也說出了儒者的一個高尚的理想。(以上輯自網路)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六 六月 22, 2013 4:31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哈哈,谢谢夸奖啊~~~

这篇也很好,我昨天在卓越订了他们两个的书~~~

回来就是看不懂,念念也很好~~~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1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六月 24, 2013 1:06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這篇也很好,我昨天在卓越訂了他們兩個的書~~~
>回來就是看不懂,念念也很好~~~

是啊 早期我看不懂 但是有入腦 如今有幸重溫 才漸漸消融入心

分享 宋朝哲人程顥 的〈識仁篇〉

其中的“仁”或許與新時代思想的“愛”有著同樣的內涵

識仁篇

摘自:《華風現影-哲人篇》李蘭芝 方克立 合著/書泉出版

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
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
若心懈,則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得窮索!


求學的人首先必須認識仁。有仁德的人渾然與天地萬物同體,義、禮、智、信的德性都是仁。懂得了這個道理,只要以誠實不妄、心思專一的精神保持它便可,不必警惕擔心自己會犯錯誤,也不用窮盡思慮去探索。如果內心的誠敬有所懈怠,才必須防犯(指外在的誘惑),心如果不懈怠,還有什麼需要警惕防犯的呢?沒有識得此理,所以必須追求,長久保持它就自然明白,那裏需要窮盡思慮去探索!

此道與物無對,「大」不足以明之。
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
若反身未誠,則猶是二物有對,以己合彼,終未有之,又安得樂!


這是「與物無對」的最高精神境界,用「大」這個概念還不足以說明它。天地的作用,都是我的作用。孟子說萬物都具備在我身上,只要反求諸己,實實在在地達到渾然與天地萬物同體的精神境界,就會感到最大的快樂。如果自我省視沒有體會到誠,那麼仁與萬物這兩者間還有對立存在,就會覺得自己是自己,萬物是萬物,主觀是主觀,客觀是客觀,最後也不能體會到自己「與物同體」,那又怎麼能得到快樂呢?

〈訂頑〉意思,乃備言此體,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
「必有事焉而勿正
(預期),心勿忘,勿助長」,未嘗致纖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訂頑〉即張載的〈西銘〉)

〈訂頑〉篇的要旨,就是詳盡的論述這個仁體,只要把這種境界保持住,還有什麼別的事情呢?「養浩然之氣必以集義為事,勿預期其效,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願地去幫助它生長。」,自然而然不費一點力氣,這就是保持這種境界的方法。

若存得,便合有得。蓋良知良能,元不喪失。
以昔日習心未除,卻須存習此心,久則可奪舊習。
此理至約,惟患不能守。既能體之而樂,亦不患不能守也。


如果保持得住,就能體會到自己「與物同體」。良知良能本來是不會喪失的,只因過去的習慣之心沒有除掉,還須暫且保持這個心,時間久了,就可以改掉舊的習慣(指仁本在心中,不須向外學習)。這個道理很簡單,只怕不能守住它。既然能體會到它而感到快樂,也就不怕不能守住它了。

識仁篇簡析

此文是程顥的語錄,為其弟子呂大臨所記,載於《程氏遺書》卷二。後世理學家很重視這段話,把它摘出來作為獨立的一篇文章,並加上〈識仁篇〉這個題目。

〈識仁篇〉是以「仁」為中心思想,講的是道德哲學。程顥講道德,是以他的宇宙觀為根據,所以這裡首先提出他對宇宙人生的總看法,即所謂「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在他看來,天地間的道理就是「仁」的道理,因此認識「仁」也是頭等大事。

他把宇宙看成是具有道德屬性的東西,其最高本體是「理」或「天理」,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理」派生的。人心之理也就是萬物之理,「天地之用,皆我之用」,萬物在「理」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即所謂「萬物皆一理」。這裡講的「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就是「萬物皆一理」的邏輯結論,而「仁」這一道德規範的實質就是「理」的體現。

「仁」又是程顥倫理道德規範體系的核心,其他的道德規範都是建立在「仁」這個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基礎上。他說:「義禮智信皆仁也。」這就是說,義、禮、智、信都是「仁」的一部分。「仁」是全體,是最高的道德境界。進行道德修養如果達到「仁」的境界,就能做到與萬物為一體,即可以取消主觀和客觀的界限,融合客觀於主觀之中,這是他最高的理想精神境界。

所以他要求以「誠敬」來對待「仁」,把這種精神境界保持發展起來。所謂「誠」,就是「不妄」,沒有虛假,也就是蘊含於自己內心的對於「仁」的真實信念。「敬」就是「主一」,心思專一,也就是集中注意力,以虔敬的心情來對待「仁」。

應如何具體而為呢?就是要「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既要時刻記著行義,持續不斷地努力,踏踏實實下真工夫,又不要「偃苗助長」,急於求成。經由這種逐漸修養的方法,就可達到或保持「仁」的境界,這是一種帶有神祕色彩的精神境界。

程顥思想簡介

程顥早年與弟程頤從學於周敦頤,從此立志於孔孟之道。他泛覽六經、老莊之學、佛學等,深通義理,學識賅博。由於他和程頤長期在洛陽講學,所以他們的學派被稱為「洛學」。程顥沒有長篇哲學著作,主要哲學代表作是《識仁篇》,實際上是他的語錄。程顥的哲學思想多散見於語錄、詩文中。明朝末年,徐必達將他和程頤的著作彙編為《二程全書》。

程顥的哲學思想最高範疇是「天理」。他把「理」作為宇宙的本原,認為「理」是永恆的、自己存在的。而「理」又是什麼呢?實際上就是綱常倫理。他還提出「仁為本」的思想,認為天地萬物皆與「我」渾然同體,強調人心與外物不可分。在認識論上,強調自我內省,認為使心寂然無事,「內外兩忘」,即可達到「窮理」、「盡性」的境界。程顥是宋明心學的發軔者,其哲學理論對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影響甚大。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1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七月 01, 2013 3:42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

分享 宋朝哲人楊簡的〈天地萬物通為一體〉

天地萬物通為一體

摘自:陳來著《宋明理學》/洪葉出版

楊簡二十八歲時反觀體驗,「覺天地萬物通為一體」,這成了後來他的哲學的主要精神。

他根據神秘體驗建立的哲學,不僅一般地像程顥等人那樣宣稱萬物一體,更繼承了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思想,以「心」為整個實在,意識我與整個實在合而為一。他的思想是「心學」系統中一個有特色的形態。

楊簡所賦予心的一個基本規定是「虛明無體」,虛表示自然靜定的狀態,明表示區分辨察的功能,無體是表示思維與意識的範圍是無限制的,人既可以思維其小無內的東西,又可以思維其大無外的東西。

他說:「心皆虛明無體,無體則無際畔,天地萬物盡在吾虛明無體之中。」

他進而認為,心的作用範圍既是廣大無際的,也可以說心之體本身是廣大無際的,因而心與宇宙就是同一的,在這個意義上說,四時運動於心之中,萬物發育於心之中,風雨散生於心之中。

在理學中,「易」在宇宙論的意義上被理解為萬物變化的總體,由於楊簡認為意識與整個宇宙實在是同一的,所以他對《周易》的解釋是從「己」出發的,他說:

易者,己也,非有他也。以易為書,不以易為己,不可也。以易為天地之變化,不以易為己之變化,不可也。天地,我之天地;變化,我之變化,非他物也。……

清明者,吾之清明;博厚者,吾之博厚,而人不自知也。人不自知,而相與指名曰,彼天也,彼地也。如不自知其為我之手足,而曰彼手也,彼足也。……

夫所以為我者,毋曰血氣形貌而已也,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無際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我之所為也,混融與內外,貫通無異殊。


在楊簡看來,吾心(意識)與天地萬物通為一體,「我」或「己」廣大無際,與宇宙同一,因而天和地不過是「我」的一部分,宇宙中的種種變化不過是「我」的變化,宇宙的一切現象可以說都是「我」的現象,天的清明實即我的清明,地之博厚實即我之博厚,宇宙的變易過程「易」,就是「我」。

所以,「我」並不是限於血肉形軀的小我,而是與宇宙混融貫通的具有無限神明妙用的意識之我。他所倡導的「毋意」功夫最後也要引向這個混融貫通的境界,在他看來,只有作到意不起動,人才能覺體到「此心無體,清明無際,本與天地同,範圍無內外,發育無疆界。」

楊簡這種把個體的心視為與宇宙同其廣大無際的大我(或大己或大心)說,更多地是表達了一種體驗與境界,表示一個站在很高精神境界上的人對宇宙、自我的一種看法,一種見解,而不是一種理性的本體思維。這種學說所注重的並不在於宇宙的本質是否為精神,而在於有了這種大我之境對於人生所體驗到的意義。

PS.

楊簡(1141年-1226年),南宋理學家。富於神秘主義氣質,為學歷程常與神秘體驗相伴。主要哲學貢獻在心學的發展上。師從哲學家陸九淵,具體實踐了陸氏的為學方法,是陸九淵門下最有影響力的學生。

陸九淵(1139年-1193年),陸王(陸九淵與王陽明)心學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學概念是:【心即理】──理充塞在整個宇宙之間,是天地萬物存在的秩序,也充塞在人心之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總攝了天下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心的顯現。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風由晶



註冊時間: 2008-11-01
文章: 1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七月 08, 2013 10:55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我又来推荐书了,这两天发现了 赫莱瑞恩的系列书籍,网上有一些刚翻译好的,看了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一篇是关于 振动 波频的描述,还有其他对空间、物质的描述,都是以前 心存疑问,但意识无法解答的。。。

我把地址贴出来:http://hi.baidu.com/hilarion/item/e48cc012864cff0ce3f98618 这是实相的本质的链接

光的本质并不难理解。

它是在乙太里的一种振动波。

乙太有三种基本的振动态。



第一种振动波是:乙太的振动方向与波传导的方向相同。(译注:纵波)

这种模式和声音在大气里的传播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种振动波是:乙太的振动方向与波传导的方向垂直。(译注:横波)

这就好像摇动一团果冻时,它的振动点会与波的方向成垂直角度来回移动。



第三种振动模式是:乙太本身对着传导路线做横切(transverse)的运动。

这就好像从一张薄片的一边,对着薄片垂直的方向来回移动所产生的运动。

有点像是抖动一条地毯,抓着地毯的一边,

然后上下快速的抖动,产生了沿着地毯移动的波。



这三种振动模式对应了真实世界里的不同现象。



第一种振动模式是:乙太沿着传导方向收缩与疏散,

这主要展现于电磁辐射的长波。

例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天线所发射出的波。



第二种乙太振动模式展现于「可见光」和「近乎可见光」。



第三种乙太振动模式是:乙太母体本身支持的振动波,

导致乙太向第四维度移动,我们可以在「引力场」体会到它。



以「平面国」的例子来说明,

我们可以将第一种振动模式比喻为在「平面国」表层的波动,

表层本身的振动是二维度的,和波传导的方向平行。

这类似声音在大气里的传播。[4]



第二种振动的模式,仍然相当于「平面国」表层的二维度运动,

但是这种振动和波传导成垂直的方向。



第三种乙太振动的模式相当于一种波,它沿着「平面国」的表层移动,

并且使表层以垂直的角度开始三维度的振动。

这就像池塘的涟漪,从石头落入水中的地方往外扩散一样。



「可见光」的光波主要是属于第二种振动模式,

虽然有小部分是属于第一种振动模式。

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光可以被「偏振(polarize)」了。

(译注:偏振(polarized):在电动力学中,「偏振」是波的一个重要特性。

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偏振滤光镜(The polarizing filter)是由间距非常接近的并行线组成。

当这些并行线和乙太在第二模式振动的方向一致时,

几乎不会有干扰,振动也不会被减幅或妨碍。

但是当滤光镜的线和在第二模式振动态的乙太成直角时,振动就会减弱。



在日常生活经验里所感知到的光,是由第二模式的振动所组成,

它的振动方向是不规则的。

因此,只有一部分的光因为滤光镜而被过滤。

通过滤光镜的光,主要是单一振动方向且与行进线成垂直的波动。

这就是为什么用另一个滤光镜来阻挡偏振光是可能的,

只要将第二个滤光镜的线安排为和第一个滤光镜的线相互垂直即可。



引力效应的问题会被留到后面的章节讨论。

现在我们只要了解「引力也是以乙振动的一种形式」就够了。

后面的章节将会讨论这些振动是如何被引起的。


風由晶 在 星期三 七月 10, 2013 7:15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光的課程習修園地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北時間 (GMT + 8 小時)
前往頁面 1, 2  下一頁
1頁(共2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phpbb-tw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