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shuter
註冊時間: 2017-05-23 文章: 1969
|
發表於: 星期日 七月 20, 2025 2:52 pm 文章主題: 光課中文版歷史 7-13-2025(by Vicki) |
|
|
光課中文版歷史 7-13-2025
七月六號的光課導讀,應良蕙之邀,徐老師講了一段光課在臺灣的早期歷史。
白曛綾教授在導讀結束後在臉書上寫道:
「剛剛參加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缐上分享會,是光的課程第一代的習修者、芳齡81歲的徐老師(臺北仁愛國中退休國文老師)的分享會。
徐老師自1993年開始習修光的課程,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不僅外貌看起來還很年輕,而且還能登山(才登武夷山回來),學習使用AI。
參加這位光課習修前輩的分享,就更了解徐老師在工作、家族和個人生活上的圓滿是因為她的心態轉換,漸漸懂得放下,懂得感恩,自然而然地,就會如Vicki(將光的課程帶入臺灣者)於徐老師演講後所說:長期習修光課之後,光就自然而然的內化到細胞中。」
感謝白教授的回饋。之後,接到白老師轉來林鈺純同學在臉書上問道有關車莎的事。說車莎也是第一代光課習修者,希望能聯絡到她。第一代光課習修者來來去去,因時間之故,徐老師無法在演講時一一提及。林鈺純同學提及:車莎是第一代出版社(根源出版社)的負責人;是一起將光課中文稿生出的人,理論上跟您提到的徐老師應該是一起的,光課中文版也是由車莎的根源出版社來出版,後來因為車莎先生公司出變故,根源收掉,才有光的課程資訊中心來處理。
為避免混淆與誤解,我將「光的課程」中文版的出版史做一個說明與記錄,以便後來者有據可查。
首先,「光的課程」第一個版本是由曾坤章先生的偉志出版社出版。1990年代初的三十多年前,新時代的教導尚未萌芽,當時正好爆發宋七力事件,一般群眾對「光」不甚了解,與宋七力事件混為一談,便對光的課程心懷戒懼,出版之後乏人問津,我便把稿費還給曾先生,收回了所印的三千本書,成為結緣書,放到請允許我們放書的地方。因我覺得我們需要自己做封面設計,有自己的排版方式,便決自己出版。但當時的規定是所有的書必須由登記的出版出版,而出版社必須有五位成員。我便邀請車莎等人一起成立根源出版社。成立時大家持有同樣的股數,因我長年在國外,便請車莎出任社長。出版光的課程系列一的所有費用,封面設計,排版,印刷費用皆由我個人出資。中文譯稿是我獨自譯出的,車莎并未參與翻譯或修訂。四位朋友朋友都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各盡其力協助出版。
後來,車莎認為「光的課程」必須發教師資格證。我堅決反對。我不通靈,但對「光的課程」在這紀元的使命與展現形式有著強烈且清晰的內在認知。我告訴車莎「光的課程」不是宗教,不是門派,更不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我們以什麽標準來認定誰有資格,誰沒有之格成為教師呢?我們之中誰有資格發教師資格證呢?車莎說發教師資格證可以使出版社有收入來補助我的付出及各種費用。我說我把這課程帶給我的同胞的目的是提供有緣人靈性成長的資料。至於每個人如何處理這份資料,就是每個人的因果學習課程了。「光的課程」初階四個級次之後,還有十六個級次,出版費用以及相關活動需要經費沒錯,但我們有多少錢做多少事。至於我出書是賺是賠就聽天由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然而,車莎認為自己是根源出版社的社長,有權執行她的想法,她甚至要把「光的課程」做成會員制。我見她既不理解「光的課程」的本質與使命,視它為商品,想將它包裝營利,發教師資格證除了賺錢,更是一種權威的彰顯。但我們沒有人有這樣的權柄。在各持己見下,我退出根源,其它三位成員也隨之退出。我們退出時車莎先生的事業日正當中,他們仍是相當風光的扶輪社社長與社長夫人。她先生公司的事故是在我們退出根源出版社一段時間之後驟然發生的,我們的退出與此事無關。退出時股東們被她無明細帳,隨意扣下了部份股金,我後來都私自補給其它股東。我當時是不歡而散,但絕不是因為她先生事業不順之故,而是理念不同之故。這是我要澄清的重點。謝謝林鈺純同學給我一個還原當年事件真相及一個重申光的課程之本質的機會。
杜恒芬上
後記
丁教授的回饋:
雖然我當時是車莎的學生,卻完全不知道這些令人吃驚的現象。這麼多年過去了,您連身為車莎學生的我,也不曾提及 ,當然也就不會告知非車莎的學生,這是深深的,廣闊的包容心啊。只是我也認為不應再繼續沉默,應還原真相。車莎的學生以為是車莎發生變故而被遺棄。這是對「光的課程」的發展真相的扭曲,是失真的認知。我認為既有人提起,出面澄清是非常正確與重要的。也許是時間到了,老天要您澄清,以讓「光的課程」清白無瑕地繼續傳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