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光的課程討論區
光的課程資訊中心副版討論區
 
 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會員群組會員群組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   登入登入 

21.學校(2)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Sunday Brunch
上一篇主題 :: 下一篇主題  
發表人 內容
courseinlight.info
Site Admin


註冊時間: 2008-05-15
文章: 66
來自(可填): 台北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十二月 05, 2016 9:14 am    文章主題: 21.學校(2) 引言回覆

21.學校(2)

以下摘自「第四道」

述鑫

借助於學校,你能獲得你所想要的東西,但是你首先必須弄清楚你想要什麼東西才行。一般說來,學校是人能夠學到某種東西的一個地方。不過我所說的這種學校,其目的不只為了學習,而且為了變成不同的人。

Hengfan

第四道許多有關學校的理念,套用在「光的課程」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如果想成為不同的人,我們需要先知道:

對自己目前在日常生活中所顯現的人格與素質有什麽樣的感想?
透過「光的課程」自己想學習的是什麽?
自己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述鑫

我們可以說,學校就是為了把來自高等心靈的知識傳達給某些已準備好的人們的一種組織。這就是學校的最基本特徵。另一項很重要的事實是:選擇學生。一所真正的學校,只收具有某種準備和某種水準的理解力的人們。學校的水準越高,對學生的要求也就越多。所以從這個觀點看來,學校可分為諸種等級。有一些學校,在那裏第一種,第二種和第三種人學習如何成為第四種人,並且獲得一切有助於他們做這種變化的知識。

述鑫補充:
第一種人:本能機能或運動機能占優勢。
第二種人:情感機能占優勢。
第三種人:理智機能占優勢。
第四種人:在意識、知識和觀察能力上開始改變。

Hengfan

如鄔老所說的,人生下來只是前三種人中的一種,目前我們也還是。只是我們已展開邁向成為第四種人的目標。第四種人不是生來就是這樣的人,而是因受到丙種影響開始在意識上有了變化,而且他們的知識和觀察能力也隨之開始改變。

前三種人是在睡覺中(無覺知中)被一群我所掌控,弄得四分五裂,對一切事物的反應是被一股潛意識所推著,是一部身不由己的機器,卻又幻想著自己是隨心所欲絕對自由的人。

第四種人意識已覺醒的人,是整合了所有的自我,其思想、行為、舉止都是與較高自我整合的人。我甚至相信「光的課程」可以協助我們邁向並成為第五種人,即人裡面的高等情感機能也起了作用。

只是那對目前的我們來說,還相當遙遠。事實上,即使要成為第四種人,我們都沒有真正地為這目標付出努力的代價。因此我們雖然渴望成為第四種人,卻遲遲無法成為真正的第四種人。


述鑫

我們無法從日常生中的荒謬直接走進學校。縱使一所學校提供了一切可能使人有所獲得的事物,但是他若沒準備好,他若不知道如何去取得,學校就沒有辦法幫助他。「準備好了」意思是:人必須已經對自己有某種程度的認識;人必須知道自己的目標;人必須已經知道自己所做種種決定的價值;人必須減少對自己說謊話;人必須能以真誠對待自己。

Hengfan

這一點我們很幸運上師們慈悲。「光的課程」這學校向所有的人打開,如果不是如此,我便一點機會也沒有了,我是從種種從荒謬中走進課程的人。不過當我找到「光的課程」時,我已清楚知道那個在日常生活中滾得一身污泥的虛假的「我」,不是我的靈魂同意要成為的。我的靈魂渴望淨化身心上的污泥,渴望成為第四種人,渴望更接近神性自我。

述鑫

學校並非都是一樣。沒有一種適合各色各樣的人的普及學校。這點把我們引至各種不同道路(方法)。幾千年前人們就認為人能夠改變,人能夠獲得他還沒有得到的東西。至於人能獲得什麼,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不過原則都一樣,即人能夠發展,獲得某種新的東西。所以,配合人之分為第一種人、第二種人和第三種人,也就形成了三條道路(方法)。

第一道是回教或印度教的行者的方法(注:苦行僧之道),這是一條又長又難又不可靠的道路。行者對肉體下工夫,對克服肉體上的痛苦下工夫。

第二道是僧侶的方法(注:講求情感信仰的僧侶之道)。這條路比較短、比較可靠、也比較確定。它需要某些情況,尤其需要信心,因為一個人若沒有信心,就不可能是一位真正的僧侶。

第三道是瑜伽修行者的方法(注:重視理智思辯的瑜伽之道),亦即知識與意識的方法。當我們談到瑜伽派修行者時,事實上我們只考慮幾亞拿瑜伽(Jnana-Yoga)和喇查瑜伽(Raja-Yoga)。幾亞拿瑜伽就是知識瑜伽,教人以不同的範疇去思考。喇查瑜伽就是對素質、對意識下工夫。

它們共同有一個特徵,即第一步最難。從一開始你就必須放棄一切,惟命是從。只要你保留一點點,你就無法走其中任一條路。因此,雖然這三條路在其他許多方面都很好,但是它們沒有足夠的彈性。

假使只有這三種傳統方法,我們就無路可走,因為我們教育過度而不適於這些道路。但是還有一條第四道,這是一條特別的道路,不是由其餘三條組合而成的。它與其他道路不同的地方首先在於:不需要放棄外在的事物,因為所有的下工夫都是內在的。

述鑫補充:第四道講求的是「三管齊下」,從身體、情感和理智同時著手,研究自己和研究宇宙相輔相成。

Hengfan

第四道體系所講的:在學校工作中的三律;下工夫的三個方面;三力一組(在宇宙八度音階的三力一組;在人的行為中的三力一組;利用正確的三力一組)等都在解說如何「三管齊下」,我們將在下學期研討。


述鑫

一個人必須在他遇見第四道時的同樣情況下著手下工夫,因為這些情況對他最適合。他若在這些情況下著手下工夫、研究,便會有所獲得。稍後,如有必要,他也能夠改變這些情況,但不會在他看出此必要性之前。所以最初人繼續過著如以前一樣的生活,在如以前一樣的境況中生活。

述鑫補充:我們目前的生活環境,就是最適合我們學習的場所。

Hengfan

艱辛困難的環境是較高自我創造的讓我們學習的一種環境,但其目的不是要我們永無止境地在那樣的環境中,而是要我們得以進入平安與幸福中學習。

如果環境如我們所意,不要忘形,不要以為一切是自己所造的,一切來自上天,因此要在感恩中認知一切來自較高的神性自我。如果環境如果不如我們所意,祈求讓我們瞭解其中的意義,然後交托,並相信一切都會在較高神性自我的引導中,進入平安。


述鑫

還有,第四道裏的第一原理就是人不可以相信任何事;他必須學習;所以信心並不是第四道的一個特性。人不可以相信他所聽到的話或所受到的忠告,人必須證明一切。如果人確信某事是真的,那麼他可以相信它,但是不能在此之前(在證明之前)就相信。

當人們懶得思考的時候,他們就相信或不相信。你必須選擇。如果你只是模仿別人而照著做,你將做得不正確。你必須明白,你是為了自己而做的,不是因為某人叫你做你就做。

述鑫補充

在第四道裏,任何的知識都是要身體力行的,尤其是保持意識(清醒)、觀察自己和記得自己。它要我們不只是頭腦懂得知識、相信知識而已,而是要「知行合一」,有意願且有意識地把所學到的運用在生活上。當你的生活改變了,活出上師們所說的美好,此時你才能相信,才算是真正的「瞭解」。

*******************************************************************************************


分享

述鑫

請問Vicki:許多武道的修行,以「武」求「道」,最後也是為了達到天人合一,是否也可歸類於苦行僧之道?

Hengfan

武士道不是苦行僧之道,它不要求放棄世俗的一切,它甚至不標榜追求終極的解脫。它是第四道。練武時所有的中心都在專注與觀照中同時運作,並且將它實踐在生活中。請看慧炬出版之社出的《射藝中的禪》便會理解。射藝是武道中的一種,然所有的武術都基於與射藝相同的道理。

作者是一位德國的哲學教授,在日本講學期間選擇透過射藝來認識禪。他把六年中如何以一個頭腦型的哲學教授領悟那無藝之藝的過程提綱挈領地讓有幸閱讀此書的人一窺禪在世俗生活中意境。

譯者顧法嚴法師是曾任農復會總務處長。精通英文梵文,為佛教界著名翻譯家。退休後在紐約依妙境長老出家。這本書由他譯來特別傳心傳神。極力推薦這本書,它會讓我們觸類旁通領悟第四道的原理。

慧炬另有一本書叫做《武藝中的禪》,作者他形容自己開始習武時是這樣的狀態:那時我是紐約《前鋒論壇報》的好萊塢專欄作家。我案牘勞形、體重過重、焦躁不安、耐心不夠、喜新厭舊。我並不瞭解我到底是誰,感覺人生茫茫。更糟的是,我憂心忡忡、畏懼權威、恐懼不安,為了彌補我的不安全感,我變得憤世嫉俗。他從空手道開始,就感受到武術的禪意,接著他跟李小龍習武,李小龍去了香港之後他又跟一位韓國武師學合氣道。一本小冊子,沒有落落長的過程,簡單扼要地把他如何透過武術把禪帶入生活中。

本書由鄭振煌居士所譯,鄭居士佛學造詣極高,西藏生死書便是由他所譯。他會親筆翻譯這本書,必有他的高見。


*******************************************************************************************

課後分享

Hengfan

第四道的體系龐大,尚有許多專題需要研究,才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然而由於在我返台期間,行程不定,不克定期及時為大家準備資料,因此底蘊上的討論得暫停三個月。我已請述鑫在這中間繼續整理尚未談到的專題,如磁力中心,三力作用,三律、七律、造形、創造射線等其它值得探討的專題。他欣然同意繼續為大家無條件地奉獻。

到目前為止的每一篇,我們都耗費許多時間與精力一再討論與整理,試圖以最精簡軛要的方式提供大家學習與參考。通常你們在臺上所看到的是我們在台下來回討論了五六次的成品。
我們試著由簡入深,因此剩下來的專題將較為深澀,要將它整理到淺顯易懂,將是一個挑戰,甚至礙於這一思想體系的本質,無法簡而化之。

有些理念得要借助於我們已討論過的主題來闡述,希望大家有空能為自己與為群體的進展反芻一下,當我們再度展開討論時,能有更大的收獲。

與此同時,期望大家依「學校」同學們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學習的特點,如上星期所討論的:

我願意為有益於別人而付出我的心力嗎?
我願意為學校的存在而付出我的心力嗎?把這中間所學習到與所實踐的心得繼續在底蘊上討論與分享吗?

這除了將促進同學之間在聯繫中互相支持之外,也將維持我們底蘊群組的品質。我在此要特別感謝每次熱心參與討論的同學們,你們的分享不僅豐富了每一主題的內容,也為大家的學習增添了許多繽紛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你們的參與、提問及討論都促使底蘊群組成員有更多的領悟。我希望大家能以自己提升了靈魂底蘊群組的素質而自豪。

有請大家討論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Sunday Brunch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北時間 (GMT + 8 小時)
1頁(共1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phpbb-tw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