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光的課程討論區
光的課程資訊中心副版討論區
 
 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會員群組會員群組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   登入登入 

15. 模式的轉換─無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Sunday Brunch
上一篇主題 :: 下一篇主題  
發表人 內容
courseinlight.info
Site Admin


註冊時間: 2008-05-15
文章: 66
來自(可填): 台北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十月 05, 2016 9:54 am    文章主題: 15. 模式的轉換─無為 引言回覆

15. 模式的轉換─無為

以下摘自「觀察自己」

述鑫

我們的心靈圍繞著一個核心要素,或者說由一個固定的神經模式所建立,在不同的體系裡我們對它有著不同的稱呼,「汙點」、「侷限」、「主要特徵」、「主要問題」、「主要缺陷」、「卑鄙的專制者」或是「盲點」─這些都是不同的工作體系給自我最為主要、顯著和重要的核心取的名字,也是自我最基本的神經質或信念系統。

為了方便,我將我的缺陷稱為「盲點」。這個詞簡潔而精確的描述了它對於我的意識所採取的行動:它依靠消耗我內在的能量而存活,它的構造使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看到它。

Heng Fan

第四道體系引導我們理解自己當下的心理問題,為自己的思想行為負責,而不是找出由別人來負責的理由或原因。上面所述的名詞,是我們認定的信念或習性的盲點,這些盲點導致我們人際關係的問題,消耗了我們的生命,製造了我們的因果。是我們的心理問題,如果真的渴望提升與轉化自己的生命與靈性,唯一的方式是為自己的心理問題與行為習性負責,否則我們無法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述鑫

地球是為有缺陷的靈魂開設的學校。它可以滋養成長中的靈魂。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缺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盲點,我們的心理模式就是圍繞這個盲點建立起來的,這個盲點主導著我們的生活,控制著我們的關係。其他人都能看到我的盲點,而我們自己卻看不到。

註:盲點可能是貪婪、嫉妒、不誠實、缺乏耐心、歇斯底里、開心、色欲、搬弄是非、罪惡感、指責、虛榮、驕傲。

Heng Fan

現代心理學往往引導我們把問題推到遠久以前所發生的事件,把它歸咎於別人的言行,難怪它會成為一般人所接受的行業。當然,要承認自己有這些盲點確實是難堪的,難怪「第四道」也好,「光的課程」也好,不會在市井小民中風行起來。葛吉夫曾說如果這一體系成為全民的活動,其中必然有錯誤。

述鑫

所以盲點會竊取注意力的能量作為自己的食物。它並非只是活在我們內在的某一個中心裡。它會與理智和情感中心協同運作,創造出一個〈思考─感受複合系統〉。有時它會顯現為一種思維模式,有時是情緒模式或習慣,而思緒常常會觸發情緒。由此它們形成了一個複合系統。

Heng Fan

雖然光的課程以四個級次分開清理身體,情緒/感受體,理性/思想體及乙太星光體,這是為了清理與整合而細分的運作。事實上,所有的中心互相串連,互相影響,這四個體是不可切割的。因此當我們要觀察自己的當下是什麽狀態時,便要綜觀,在這裡作者創了一個稱之為「思考─感受複合系統」的名稱,我們可將它理解為:理性/思想/與情緒/感受體的綜合體。

這說明了思想與情緒息息相關,互為表裡。然而,除非我們有相當的定力,否則當情緒起來時,我們很難觀察到自己的內在中導致這些情緒的思維模式。一顆寧靜的心是培養定力關鍵。


述鑫

只有透過不帶評判、耐心和誠實的自我觀察,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個人才會獲得看到盲點所需的清明、誠實和力量。去改變觀察物件的努力是在浪費能量,而且難以帶來改變。這種努力也是一種慣性和機械的行為,只會使更多的能量被盲點消耗。

Heng Fan

要以意念來改變觀察物件的努力是在浪費能量,想要以控制或其它方法去改變別人,將更是徒增困擾。安靜、誠實地觀察自己的盲點方是解決之道。這也是為什麽當我們面對一個不與我們的情緒共舞的人,不要以為對方是軟弱或被你所攝服,這種時候反而是我們要注意反思自己的時候。


述鑫

頭腦是有用的,只需要找到它適當的位置,這樣它就不會再做統治者,而只是去實現原本應有的機能:臣服於自身之外的一股力量,做一個忠誠的僕人。這股力量就是本質。

Heng Fan

目前為止我看到第四道為了研究人的生命狀態,將人類心理做了許多詳細的區分:

諸中心與諸機能的區分
群我的區分
知識與素質的區分
本質和個性的區分

本質(essence)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事物,諸如身體的特徵,健康狀況,癖性,偏好,傾向等。

個性是我們在生活中所學來的或後天養成的,不是我們自己的。常隨著情況的改變而改變。真正的發展是從本質開始,要增加或改變自己的本質,只有在個性受過教育,不再逼迫本質,讓諸印象和外在影響透過個性而影響本質,本質才會開始成長。

目前我們的個性有許多的錯誤,我們有許多由謊話、自欺、想像、消極情感所形成的個性,因此只有當我們有意識地努力、改變矯正自己的個性,才有可能改變本質。

一個人具有一種本質,另一個人具有另一種本質,這項事實是贊同前世的有力論據之一,不過第四道體系只考慮人從生到死這段時間。

依第四道的解說,我個人對本質與個性之區分的理解是:

「思考─感受系統的認同」屬於較低體系的個性自我(personality ego),這個自我是由我們從外在環境中學來如觀點、意見、語言的「我」。它會隨著情況改變而改變。這體系還將個性區分出許多特性,譬如虛假個性(false personality)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虛假個性,就無法獲得瞭解自己的實用知識。虛假個性在書中也有詳細的討論,基本上它指的是:人對自己的想像圖像。

還好它是人自己想像出來的,因此可以消除,只是不容易,因它很容易偽裝成不同的東西。要清除它,唯有發展「磁力中心」,這又是另一個專題了。《第四道》把人類的心理現象條條細分,卻又環環扣,因此要分開討論很不容易。以後如果大家想進入《第四道》時再討論。

基本上本質比較是與生俱有的,改變它要比改變人自己製造的虛假個性還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指的就是本質的難改。但修行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修正本質中的障礙,而這只有當個性不逼迫本質時,本質才能改變。因此,我們還是得從諸「我群」的個性下手。


述鑫

本質只要停止對思考─感受系統的認同,就會成為一個活躍的主人。在這個階段,當思緒升起時,我的內在會有一種持續的平衡、沉靜,而不會有任何的活動。在薩滿傳統中,這種停止緊抓或排斥思緒的活動就稱為「無為」。

Heng Fan

從「光的課程」的角度來理解上面這句話就是:當我們放下對所有個性自我較低的思想與情感的各種認同時,我們存在本質中的智慧自然會引導我們。因此在這裡的「無為」是指的是「不做」個性自我驅使我們「去做」的事。它非但不是指什麽都不做,相反地,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諸如保持意識,記得自己,教育並轉化自己的個性。

述鑫

這種活動的停止會給造物主發送一個直接的訊號,這在古老的傳統中稱為「邀請」。只有受到主動邀請,才會有訊息從高等中心─也就是智慧的本源─進入我們。

Heng Fan

當我們能停止所有個性自我的活動時,表示我們願意臣服於較高自我意願,這時高等中心的訊息才能進入我們之內。

述鑫

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明、洞見和發現都是在「靈光乍現」時產生的。在這樣的時刻,人們能夠清晰看到事物的全貌。

Heng Fan

偉大的創作與發明都是基於「靈光乍現」的啟發,表達真、善、美的靈感只能來自於高等中心。

一個第四道所說的睡覺的人(第一種人、第二種人、第三種人),完全生活在低等中心的活動中,是無意識的,機械性的,受制於許多宇宙律則及群體共業所影響。睡覺的人一樣可以接收所謂的訊息,但這些訊息通常都未能脫離由群體或個人意識的投射所形成的意念。

述鑫

當模式發生變化,〈思考─感受複合系統〉的功能就會轉變,它會把從直覺和靈感接收到的訊息,詮釋為可與他人分享的語言或形象並散播出去。但是,很顯然,這些作者瞭解語言的侷限。老子在《道德經》一開始就警告我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Heng Fan

語言的精細度是依人類的進展程度而發展的,目前人類的進展還在很低等的程度,尚未發展出能表達超更精細的思想理念的語言。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需要開發高等理性中心與高等情感中心,才能真正理解更高層次的知識。


述鑫

我們必須通過直接的體驗來驗證別人告訴我們的東西。而對此最為便捷和直接的體驗就來自於自我觀察。這種練習會自然而然讓模式的轉變發生,因為它會逐漸將〈思考─感受複合系統〉中被置入的缺陷顯現出來。

我們都是受損傷的機器,這損傷來自於我們的童年、我們的人生經驗,以及我們的照顧者給我們〈思考─感受複合系統〉設置的模式。

要想獲得這種模式的轉變,我們就需要以一種更有意識的方式來理解和瞭解自己。這種方式不是習慣的、機械的和自動的,而是帶著慈悲和客觀性。客觀性指的是誠實看待自己,清晰瞭解和理解自己,願意對自己的所見所感成熟的負起全部責任。

Heng Fan

「帶著慈悲和客觀性去更有意識地理解和瞭解自己」正是要我們在光中運作的目的;成熟地對自己的所見、所感負起全部責任是我們生命在這階段要實踐的目標。我們在某些方面會做得很好,而在某些方面我們會做得差一點,這是正常的,繼續觀照,繼續練習便是。大家共勉之。


述鑫

帶著慈悲的自我觀察意味著停止評判自己,只是去看、去感受當下在內在升起的任何東西。評判是嚴厲而死板的,沒有任何的慈悲,只會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作用─反作用循環中。除非有第三股力量進入這個循環,它才會發生實質的改變。這第三股力量就是自我觀察,它的發生就已經是實質的改變了。……自我觀察會吸引來幫助,它是宇宙中一股重要的吸引力。

Heng Fan

一切萬有的所有能量的各種表現、各種活動,不論是自然界或人的活動,不論是內在的或外在的,永遠都是三種力的表現。這三種力叫做積極力或正力、消極力或反力和中和力,或稱之為第一力、第二力、第三力。這裡所說的積極力與消極力不是指主動或被動,它指的是活動表現上的差異。只有兩種力時,它們只是彼此繞著對方運行,不會產生任何結果。三律或三力可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

從心理學來說:假定你想要研究某個事物,你有一些資料,一些新觀念等等,但同時你對於這項研究有一種抗拒力。想研究的「我」代表一種積極力,抗拒的「我」代表一種消極力,假定這項研究工作在你心中產生某種情感,這種情感即作為中和力,你就會去研究。如果沒有情感發生,那些想要研究的「我」和不想研究的「我」會爭論不休,也就不會有任何事情發生。

在「人類活動中的三力一組」談到:錯誤的三力一組也會產生與目標相反的結果。生活中的一切荒謬都是由於人們不瞭解形成某些事情之結果的三力之故。

三力一組要解說的範圍很廣,涉及七律、八度音階等宇宙律則,目前我只能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討論。


述鑫補充( 摘自「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399 )

寬恕是寧靜的,默默地一無所作。它既不會干犯實相,也不設法把它扭曲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它只是靜觀、等待、不評判。……

因此,你什麼都不需要做,讓寬恕透過那位神聖嚮導來告訴你該做什麼;祂是你的救世主與守護神,祂對你充滿期許,相信你終會圓滿成就的。祂已經寬恕了你,這是上主給祂的任務。……

小白分享

第三力在《探索奇蹟》連化學程式都講到,我真被打敗了。但是《觀察自己》簡單詮釋我這種剛接觸第四道者易懂。我今天只看到P68,我記得有二個地方談到:「樂觀、悲觀也是二元模式,在兩個極端之間,自我觀察會創造出第三股力量,一種平衡或中和的力量,佛陀稱之為中道」。這就是您所談的第三力,一種不落入兩極的中和力量。也就是《光的課程》要帶我們進入平衡的目標。


述鑫

「生命的真相」中薩爾斯曼夫人對三力的描述:

任何存在於世上的東西都由三股力量組成。它們可以用聖父、聖子和聖靈代表:聖父,主動的力量;聖子,被動的力量;聖靈,中和的力量。聖父創造了聖子。聖子會回歸到聖父身邊。下降的力量與想要回歸、想要上升的力量是一回事。(我覺得這是說這兩種力量是同一回事,但有不同的面相。例如太極,是一個整體,但有兩種力量)

人的頭腦與身體是對立的,中和的力量來自於使它們能和連接起來的渴望。一切都取決於這種渴望、這種意志。想要彰顯上帝,就必須先呈現這三股力量。這三股力量被整合起來的地方,就是上帝所在的地方。我們的注意力在哪裡,上帝就在哪裡。當兩股對立的力量被第三力股力量整合時,上帝就在這裡。我們可以去祈禱:「主啊,請慈悲為懷。」我們可以祈求幫助,讓這種整合在我們內在發生。這是我們能獲得的唯一幫助。我們的目標是:在內在容納、整合這三股力量……成為本體(to Be)。

注:在之前討論的第6篇,自我觀察的四個原則(3),後面也有提到過三力(是、否、真我)。而第三力就是要在工作自己、覺察自己、觀察自己,提升注意力後才能表現出來。

Heng Fan

最後這一段有幾個地方我看不太懂,我的理解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從沒有真正分開過,要回歸的是由三位一體的在創造射線末端的受造物。

太極理論依我的理解是陰陽兩極就已完整了,因此不談第三力。
人的身體與頭腦是對立的,這樣的理念或許需要稍做補充,因我無法理解為什麽是這樣。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Sunday Brunch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北時間 (GMT + 8 小時)
1頁(共1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phpbb-tw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