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光的課程討論區
光的課程資訊中心副版討論區
 
 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會員群組會員群組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   登入登入 

賽斯談健康 from 《靈界的訊息》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光的課程習修園地
上一篇主題 :: 下一篇主題  
發表人 內容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五 五月 17, 2013 2:58 pm    文章主題: 賽斯談健康 from 《靈界的訊息》 引言回覆


賽斯談健康

摘自:《靈界的訊息》第 13 章

你如何能保持健康?
你如何能擺脫任何你也許會有的病?
你的心境與你的健康究竟有什麼關連?


賽斯在這題目上的概念,對羅和我以及其他接觸它的人都極有價值。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曾把他的觀念付諸實行,有些時候我倆都奇怪在我們沒瞭解思想、情緒和健康的密切關係以前,我們是怎麼處理日常生活的。

幾周前我們聽說以前的一個鄰居剛去世了。瓊妮曾住在我們這楝公寓中約一年左右,有一度就住在我們正對門。她瘦削、紅髮、脾氣暴烈。我想她是我所知最機智的人之一,她也是個了不起的模仿者。但她常把她的機智當利劍來用,那是一種殘酷的幽默,即使當她用來對付自己時也是一樣,而她常那樣做。

她三十出頭,有個好工作,但她看不起所有其他的職員。她在搬來這兒之前已離了婚,而雖然她總是說要再婚,對男人卻極不信任,我想她根本就是恨他們。對女人她也看不起,不過有時候她可以是很熱心的。她喜歡上羅和我,她和我常坐在我現在在寫書的這張桌前聊天。

她總是以一個對某人的令人絕倒的諷刺故事開頭。她對人的弱點有種奇特的感受力,並加以戲謔。即使如此,當她沒病時她頗有活力,並具有深深的天生精明。我們玩一種遊戲:我喜歡她,但我不願有一小時之久被包圍在消極思想和悲觀的槍林彈雨之中,不管它們是以多麼機智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她也明白此點。

最糟的是她實在是有趣,不被她逗笑真是難如登天,即使在當我知道我不該笑的時候。她也知道這個,因此她會試,看她能撒野到什麼地步我才會制止她,而開始一個「迷你演講」,指出她的困難多半是由於她對別人的態度而來。

而她的問題是她的病──各式各樣厲害的病。我想連她都不可能數得清在任一年中她所得過的病。有些還很嚴重,而她開過幾次刀。她會染上每一種「時髦」的傳染病,和許多並不流行的病。她到處求醫,而總是有相當明確的、常是很可怕的徵候,她的飲食大受限制,而她的病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

在情緒上,她由誇張的高潮掉到誇張的低潮。她的年齡令她心煩,她認定「到四十歲一輩子就完了」──對她而言確實如此,還不足好幾年呢。但聽到她的死我們仍舊感到震驚,雖然我們知道她真的是令她自己生病,我們卻並沒想到她會「病得要死」。

記得我以前曾說過,我們形成物質實相好似內在概念之複製品。這是「賽斯資料」的一個主要前題。瓊妮討厭每一個人,很少例外。更有甚者,她確信沒人喜歡她,而她也不可愛。她覺得被人迫害,確信只要她一轉過背去,人們就在談論她,或說她的閒話,因為她自己就是如此。

日常生活對她而言包含著各種的威脅,而她使自己的神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她的身體抵抗力減低了。她疲於這經常不斷的戰局,卻從未明白多半的戰爭只是單方面而莫須有的。她將她對實相的概念投射出去,而它們真的把她帶向毀滅。

然而,她受過警告。在她死前兩年,她要求參加過一次賽斯課。賽斯相當嚴肅,不像平時那樣快活。當時我認為他對瓊妮頗為嚴厲,現在才明白他是試想使她銘記,她必須改變她的態度和反應。他將他對健康的概念盡量清楚而直接地說出來,談到它們的實際應用。我幾乎可以看見,賽斯課開始前,瓊妮盤腿坐在那兒的模樣。如果她能聽他的勸,我相信到今天她還能健康地活著。我也相信,那些瞭解 並聽從賽斯對健康的概念的讀者,會發現他們的健康大有進步。

「你必須注意你用想像力畫出的圖畫,」他說,「因為你給了你的想像力太大的主權。如果你讀了我們早先的資料,你就會明白,在任一時刻,你的環境和生活狀況正是你自己內在期望的直接結果。在你自己心中你形成這些實相的物質具體化。」

「如果你想像可悲的境況、疾患、或絕望的寂寞,這些將會自動地具體化,因為這些思維本身,產生了使這些事成為實相的那種情況。如果你想要健康良好,那麼你一定要把它想像得非常真切,就像你在恐懼中想像相反的情形一樣。

「你創造出你自己的困難。這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真的。內在的心態被投射於外,獲得了物質的實相──而這與心態的本質無關。這法則適用於每一個人。一旦你察覺了你自己的處境,你便能利用它以對你有利,而改變你的情況。」

「你逃離不了你自己的態度,因為它們將形成你所見到的東西的性質。你真的是只看見你所想看見的東西;而你看見你自己的思想、情緒和態度具體化成為實體。如果要有所改變,一定得是精神或心靈上的改變。這將由你的環境反映出來,對任何人否定、不信任、害怕或貶損的態度都會反過來害自己。」

瓊妮坐著,神經質地用腳輕輕打著拍子,沒說俏皮話。當時,她正與一個飲酒過量的男人有往來。她說:「他的飲酒惹我生氣。『他』是我的問題,是他使我覺得緊張。」

羅笑了,她聽起來這麼做作,這樣堅決地想委罪於人。

「你必須瞭解另一件事,」賽斯說:「心電感應經常在作用,如果你不斷地預期某人怎麼樣做,那麼你就是經常地發給他心電感應的暗示讓他那樣做,每個人都對暗示反應。按照當時存在的特定情形,這個人或多或少地依照他所收到的大量暗示去做。」

「這些大量的暗示,不僅包含那些別人口頭上或心電感應上傳給他的,也包含那些在他醒時或夢中,自己給自己的暗示。如果一個人在意志消沉的狀態,那是因為他已作了他自己和別人的消極暗示的獵物。現在,如果你看到他,心想他看來很可憐,」賽斯銳利地看著瓊妮:「或他是個無可救藥的醉鬼,那麼這些暗示會被他的下意識揀起,雖然你一個字也沒說。而他在本已軟弱的情形下,會接受這些暗示並依之而行。」

「在另一方面來看,如果在同樣境況下,你制止自己,而對自己溫和地說:『他現在會開始覺得好些』,或『他的飲酒只是暫時的,真的仍有希望。』那你就給了他幫助。因為至少這些暗示代表了一些小小的心電感應的武器,可用之擊退消沉。」

「很明顯的,你有辦法塑造你自己的情況,保護你自己免受你自己的與別人的消極暗示。你必須學會抹去消極的思想或畫面,而以它的反面取代之。」

「當你想:『我頭疼。』如果你不以一個積極的暗示取代它,那你就自動地暗示身體去建立那些會使這疾病繼續下去的情況。我給你一個比 Excedrin──你知道,短暫的頭痛──還要好的廣告。我要告訴你怎麼樣根本不頭痛。」這是整節中唯一幽默的地方。在特為某一個人舉行的賽斯課中,他通常特意講些快活的評語,使那個人自在些。

我們有個短短的休息,瓊妮仍繼續抱怨她朋友的喝酒習慣,它們又如何加重了她原本的神經質。她確信如果她不必為這事爭論的話,她的健康必會恢復。她相當暴烈地著手把她的問題全怪在她朋友身上。當賽斯再開始時,他甚至比以前更嚴肅了。

「現在,你談的並不是根本的問題。」他說,「你在飛舞著紙龍,好讓我們去戳破它,但它並不是真的龍。你必須學著傾聽『內我』之聲。沒有什麼好怕的。你允許自我變成了一個偽我,而你聽它的話,因為你不要聽在它內那被蒙住的低沉聲音。」

「你在審查別人,而非你自己。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是你以為你是什麼的投射和具體化,不過卻不見得是真正的你。例如,如果你看別人似乎喜歡欺騙,那是因為你欺騙你自己,然後將之向外投射到別人身上。」

「現在,這些都是例子。如果一個人在物質世界中只看到邪惡和孤寂,那是因為他已被邪惡和孤寂所困擾,把它們投射於外,而閉上他的眼不看別的。如果你想知道你認為自己如何,那就問你自己認為別人如何,你便會找到答案。」

「另一例。一個非常勤勞的人認為大多數的人都很懶,一無是處。絕沒有一個人會想到說他懶,或一無是處,然而這也許正是他潛意識中對自己的看法,他經常地鞭策自己不要變成那樣。這些原是如此,他卻不知道他對自己的基本觀念,也不知他將他所怕的弱點投射出去到別人身上。」

「真正的自知對健康或活力是不可或缺的。對自己真實的體認只是指,你必須先發現你潛意識裡對自己怎麼想。如果是個好的形象,就以之為基礎加建;如果是壞的,則認明它只是你對自己的看法,而非一種絕對的狀況。」

連同她別的許多困難,瓊妮還經常為嚴重的頭痛所擾。在結束前,賽斯給予她的勸告,可適用於任何人。

「你應當常常告訴你自己:『我只對建設性的暗示反應。』這給你對自己和別人的消極念頭一些保護。一個消極的想法如果沒被擦掉,幾乎一定會形成消極的結果:按照這思想的強度,產生一時的孤寂、頭痛等。」

「現在,如果你發現自己頭痛,立即說:『那是過去的事,現在在這新的一刻,這新的現在,我已經開始覺得好些了。』然後立刻轉移你的注意力,專注於某些愉快的事,或換件事做。」

「這樣,你就不再暗示你的身體再出現頭痛的情況。這練習可以重複進行。」

壓抑消極思想,如恐懼、憤怒或憎恨,是沒用的。賽斯在其他節中說得很清楚,這些消極思想應該被認明、面對,然後被取代。(待續)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五月 27, 2013 4:12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賽斯談健康 (PART 2)

我曾習於壓抑,尤其是當我知道消極想法有破壞性之後。最初我過火了。我會捉到自己正在對某人或某種情形產生憎恨的想法,我幾乎反彈回去,「噢,真是個可怕的念頭啊!」我會對自己說。

「如果我對某人發出攻擊性的思想,他可能受害。」我對羅說,「如果我埋掉它,它會傷害我,而以某種身體上的徵候出現。所以,下次請你問賽斯他建議怎麼樣?」在這節賽斯解釋了壓抑和正確應付方法的不同。

「魯柏應該記住,當他感覺憎恨時要認出它,然後領悟憎恨是可以摒退的。可是,必須有最初的認識,然後叫他想像將憎恨連根拔去,而以一種積極的感覺取代 之,但他必須想像連根拔除的過程。」

「這是壓抑和積極行動之間的區分。在壓抑下,憎恨被推到底下而被忽略。用我們的法子,它被認出了,因它的不受歡迎,而在想像中予以連根拔除,並以和平思想及建設性能量來取代。」(賽斯經常警惕我不可因害怕攻擊性而予以壓抑。羅說當賽斯透過我說話而這樣找我麻煩是很滑稽的──對他而言!然而賽斯的建議總是極佳的。)

過後他說出很正確的一點,「如果想要健康的慾望反而導致你強調那些必須克服的徵候,你還不如避免任何有關健康或疾病的想法,而集中精力於別的方法,例如工作。這樣的強調會引致對妨礙我們的阻礙集中注意,這會加強了負面的情況。」

賽斯總是說生命是豐富、充滿活力而堅強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自己對抗消極的防禦力,我們應當信任自己的免疫力。只有當他們自己的心境消極時,人們才對消極的暗示反應,那時我們便切斷了我們自己所需的建設性能量。

再者,賽斯並不是建議我們壓抑情緒,最重要的原則是自發性(Spontaneity),如果我們真的有自發性,賽斯說,我們就不需特別去做積極的暗示,因為我們的健康會保持正常。

我的一個學生,一個商人,當賽斯談到自發時總是很憂慮。他將之與缺少紀律相提並論。賽斯以親切的幽默叫這人「教務長」,因為他是我最好的學生之一,別人很感興趣地傾聽他的心靈探險。但他同時也是個非常重視群體的人,而「自發」這字眼對他而言,可說像是招惹公牛的紅巾。我得承認我們中有很多人覺得我們內在的情緒太熱烈,難以控制。

我們有一晚在上課時談到這個,賽斯突然來臨。「情緒像雨雲或藍天樣地流過你,你應對它們開放和反應。」賽斯說,「你不是你的情緒,它們流過你,你感覺它們,然後它們就消失了。當你試圖隱忍不發時,你的情緒就累積如山。我曾告訴我們的教務長,『自發』知道它自己的紀律。你的神經系統知道如何反應。當你允許它時,它就自發地反應。只在你試想否認你的情緒時它們才變得危險。」

那晚我們有一個新學生,而有人說起賽斯可以是相當嚴格的。現在他玩笑地說:「今晚我遭到非常的誹謗,因此我來給我們的新朋友看看我是個快活的傢伙。至少那是我最初的意向,現在卻已改變了。因為我必須再一次告訴你們,『內我』自動自發的行為會自然地顯示出你們尚不瞭解的紀律。」

現在賽斯透過我的眼睛向四周瞪視。有人把我的眼鏡撿起來放在咖啡桌上(如我以前提及的,當賽斯來到,他總是把我的眼鏡拿下來,常常頗豪放地把它扔在地毯上),燈總是開著的。他面對著大家,加強語調地說:「你不是你的身體,你不是你的情緒。你有情緒,你有思想,好比早餐你有蛋一樣,但你不是蛋,你也不是你的情緒。」

「你不受你的思想和情緒所控制,就好像你不受鹹肉和蛋所控制一樣。在你肉體的組成中你用鹹肉和蛋,在你精神的組合中你用你的思想和情緒。你一定不會和一片鹹肉認同吧?那麼也不要與你的思想和情緒認同。當你造起障礙和門,你便將情緒關在你內,好比你在冰箱中存積成噸的鹹肉,而後奇怪為什麼沒地方放別的東西了。」

他跟「教務長」說:「為什麼你這麼難明白自由是什麼?」

「自由之總意義幾乎像是不負責任嘛!」

「那的確只是你的解釋,」賽斯說,「那是因為你定下了要求。現在讓我問你,如果一朵花在清晨轉臉向天說:『我要求出太陽。而現在我需要雨水,因此我要求下雨。我要求蜜蜂來採我的花粉。因此我要求陽光照射多少小時,而蜜蜂甲、乙、丙、丁、戊來採蜜,因為我不接受任何其他的蜜蜂。」

「我要求紀律發生作用,而泥土也要受我指揮。但我不允許泥土有任何自發性,我不允許太陽有任何自發性,我不同意太陽知道它在做什麼。我要求所有的事遵照我對紀律的想法。』那你認為這朵花還能活得下去嗎?」

「我問你,誰會聽它的?因為在太陽奇跡似的自發中,有你完全不能領會的紀律,和超越我們所有知識的一種知識。蜜蜂在花間自發地飛繞,其紀律超越了你所知的任何紀律,其法則遵循它們自己的知識,其快樂是不受控制的。你要明白,因為真正的紀律只存在於自發之中,自發知道它自己的規則。」

賽斯又再瞪著「教務長」,但現在他對其他的人說:「在你們神經系統的自發運作之中,你們發現了什麼?我們看到這兒長在教務長肩上的頭,以及他那要求紀律的智慧。但所有這一切都依賴『內我』的自動運作,以及鮮為人知的神經系統。如果沒有那自發的紀律,就不會有長在他肩上的『自我』在那裡要求紀律。現在我證明了我有多快活,你們可以休息一下了。」

每個人都笑了。在我們休息之後,賽斯重新開始,回答一些其他的問題,但他以給「教務長」一笑來結束他最後的討論。「現在,每一年,季節去而復始,正如它在你們這行星上多少世紀來那樣。季節以莊嚴的自發性降臨,它飽滿的創造力爆裂在世界上,但它們也以高度儀式化與紀律化的姿態來臨,因為春天不會在十二月來臨。在季節的變換中,我們看到有一種真正奇異的自發與紀律的合一,而你們並不怕季節的來臨。」

「你們每一個人以你們的方式都有所貢獻。因為你們可以將地球和所有你們所知的──樹木、季節、天空,在某一程度當作是你們自己的貢獻。自發和紀律組合使地球享受成果。」

所有的自然界都是自動自發地運作。如果我們不把錯誤的概念投射到我們的身體上,我們的身體自然會健康。

但,當然並非一切都如此單純。在對我課上的學生們直接說話時,賽斯試著把事情盡量用他們能瞭解的方式解釋清楚。在我們自己的賽斯課上,他在這些主題上說得深刻得多。以下是一堂私人課的摘錄,他解釋疼痛和意識的生理和心靈上的成分,又說疾病本身有時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

當你讀到這裡時,回想一下你曾有過的種種不同的病,看看這說法如何適用。此地賽斯不只是討論疾病與表面人格的關係,並及於它與我們最深的生物性架構的關係。賽斯前曾談過莎莉(強的太太)不與她的「病體」認同的必要,現在他更詳盡的說明:

「所有的疾病都被病人暫時接受為自己的一部分,這即為其危險所在。它不僅是象徵性地被接受,而我也不是象徵性地說。一種阻礙性的行動好比說一種疾病,相當真實地為那人格架構所接受,一旦這事發生,衝突便開始發展了。『自己』不願放棄它自己的一部分,即便這部分在作痛或於己不利。在這後面有很多理由。」

「其一,疼痛雖令人不快,它卻是由加速的意識邊緣相擦而熟悉自己的一種方法。任何一種升高了的感覺,不論它是舒服與否,對意識都有某種程度的刺激性效果。即使當這刺激可能是令人屈辱的不愉快,心理架構的某個部分卻不分皂白地接受它,因為它是一種感覺,而且是個鮮明的感覺。」

現在賽斯談到一個在他的學說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對於痛苦的刺激也予以接受是意識之本質的基本部分。行動並不分辨快意、痛苦或快樂的刺激。這些分辨要很久之後才會出現,並且是在另一個層面﹝此地賽斯是把人格當作是由能量或行動所組成﹞。」

「行動以肯定的態度接受所有的刺激。可以說,只有當它在具高度分化的意識中被區劃出來時,這種精細劃分才出現。我並不是說在具較少自我意識的有機體內,不快的刺激不會被感覺出是不快的,而引起對抗的反應。我是說即使在它們自動的反應中,它們仍會歡喜。因為任何刺激與反應代表著感覺,而感覺是意識認知自己的一種方法。」

「具身體結構的複雜的人類人格已經演化出──隨同一些其他的結構── 一個高度分化的『我』意識﹝換句話說即『自我』﹞,它的特性即在它試圖保持『本體身份』的明顯界限,為此之故,它在行動之間作選擇。但在這老成的完形(gestalt)之下是它存在之較單純基礎,而的確包含了對所有刺激的接受,無此刺激則不可能認清『身份』。」

「沒有這對即使是痛苦的刺激的接受,這結構絕不能維護它自己,因為其內的原子和分子經常接受這種刺激,甚至歡喜地忍受它們自己的毀滅。在所有行動內它們覺察到它們的『身份』,而因不具複雜的『我』結構,它們沒有理由害怕毀滅。它們覺察它們自己為行動的一部分。」

「所有這些都是基本知識,如果你想要瞭解為什麼人格不顧『自我』對痛的抗拒,而會接受像疾病這樣一種阻礙性的行動的話。」(待續)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六月 03, 2013 1:16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賽斯談健康 (PART 3)

賽斯接著說疾病可以是一種「健康的」反應,雖然它永遠牽涉到人格的問題:「人格必須瞭解,疾病對整個結構來說是一種困苦,對原始人格並非必要。」

「人格的整個焦點可能會由建設性的範疇轉移,而將主要能量集中於阻礙性行為如疾病上。在這種情形,疾病事實上代表著一個新的、使之團結的系統。現在,如果人格的舊團結系統損壞了,疾病可被用為一種暫代性的緊急措施,來維持人格的完整性,直到一個新的、建設性的『團結原則』代替了原來的。」

「『團結原則』是成群的行動,人格在任何特定時候以之為中心而形成。當行動被允許無阻地流動時,這些原則通常相當順暢地改變﹝試看這與賽斯在『自發性』的價值和壓抑的問題上對學生之勸告的關聯﹞。於是這些阻礙﹝疾病﹞有時可保護整個心理系統的完整,而指出內在心靈問題的存在。疾病是組成人格的行動之一部分,因此它是有目的的,不能被認為是外來的侵略。」

「疾病不能被稱為是一種阻礙行動,除非在目的已達後它仍滯留不去。即使在那時,你在未知全部事實時也不能遽下判斷,因為疾病仍能給人格一種安全感,被留在手邊作為隨時可用的緊急設備,萬一新的『團結系統』失效的話。」

「換言之,在我們未透澈明白組成一個人格的所有行動之前,我們不能判定一件行動是阻礙性的。這點至為重要。忽視此點就冒了得更嚴重的病的危險。」

「當行動被允許自由流動,那麼神經質的拒斥便不會發生,是這神經質的拒斥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所有的疾病幾乎總是另一個行動未能被貫澈的結果。當達到原來行動的路線被開放了,途徑開放了,疾病自會消失。不過,那被阻撓的行動也許是個會招致災禍的行動,卻被疾病阻止了。人格自有它自己的邏輯。」

賽斯一而再地告訴我們,肉體的徵候是來自「內我」的訊息,指出我們犯了某一項心理的錯誤。在有一節中他將身體比喻為「永未真正完成的雕像,『內我』在其試驗作品上嘗試各種的技巧,結果並不總是最佳的。但雕刻家是與他的產品無關的,他知道還會有別的產品。」

他還有一些迷人的評論,說及各種徵候與牽涉的內在問題的關係。「別忘了你是『內我』的一部分,它並不是利用你,你是它那經驗到物質實相的一部分。現在,不危急的肉體上的病(如不是失去一個肢體或器官)卻可以被拿來觀察,通常代表一個正在被解決的問題,一個『公開亮相』的問題。」

「這種疾病是一個發現過程的最後產品。內在問題真的是被拿了出來,以使它們能被面對、被承認、被克服,用徵候為量度進步的指針。這裡包含了『嘗試錯誤法』,但內在過程頗為迅速地反映在身體狀況上。」

如賽斯在其他節中指明的,在此種情形下,徵候本身即為治療過程的一部分,因而,我們該做的是改變我們的精神態度,反省自己,以找尋徵候所代表的內在問題,以徵候之減退為我們進步的度量。

當徵候本身是在內部的時候,如胃潰瘍的例子,這表示這人格還不願面對問題,而象徵性的,很合適的,徵候不能為肉眼所見。因此,徵候能被觀察的程度,是人格對其問題的態度的一個線索。

「有許多問題從未被具體化,它們保持為心靈上的盲點,沒有培育也沒有生產的區域。在那區域內沒有問題,因為不允許有經驗,那麼便有一個心理的、心靈的或情緒上的盲點以及完全的封鎖。如此拒絕去經驗,遠比有一個特定的問題損害要更為深遠,因為在那區域這人格沒有能力表現自己。」

羅的父親有動脈硬化的情形,正住在老人院裡。他不認得我們。當我們去看他時,我們周圍全是多少在同樣情況的老人。有鑑於此,我們對老年的問題很關心。

照賽斯的說法,每個衰老的個案都不相同,但一般來說,人格將意識的主要部分轉移到下一次生存的地方,在那兒他通常是完全清醒的,並能作用。人格的精神焦點漸漸地離開這個人生,而開始完全在另一個層面作用。肉體的疾病──動脈硬化──是被此人漸次地拒絕接受新的肉體刺激所引起,由此而避免肉體經驗(或是故意的或是出自錯誤)。

非常怕死的人可能會走這條路,因為當肉體的死亡發生時,意識已與它的新環境相熟了,而器官之死亡相對地變得無意義。不管怎樣,個人內在的決定引起肉體的徵候,而並非其反面。

甚至在死後你還能繼續某些徵候。舉例來說,住在我們這楝公寓裡的C小姐,最後死於動脈硬化。有一夜我發現我離開了自己的身體,而在一棟奇怪的房子裡──奇怪是因為它雖是極老式的房子,看起來卻是全新的。當我抵達時,C小姐剛走出門。她很不安。突然我「知道」這房子是她所創造的一個幻境,她兒時的家的複製品。我知道她還沒悟到她已死了。

同時我瞭解我的工作是將事實解釋給她聽。我追上她,溫柔地領她回到屋中,說:「C小姐,你不必再擔心死的事,它已發生了。你的心智現在能夠完全清楚,沒問題了。」她看來似乎瞭解,而當我跟她說完話,另外一個人便來代替我。

我曾讀到過這種例子,但我得承認,我以為它們是極富想像力的報告,直到我發現自己在引導C小姐。她這麼怕死,竟沒察覺事情已全過去了。既然她的肉體已死,她是在她的靈體內;然而她卻手足失措,而頭腦也仍不清楚,好像她還有動脈硬化症似的。

依照賽斯的說法,在我們轉世的存在中,我們應當了悟我們投射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於外,而形成實相。例如,當你瞭解,壞的健康狀況是扭曲的概念被投射到身體上了,那麼你就可努力澄清內在問題。這種瞭解能治癒甚至與前生有關的疾病。既然賽斯說這些存在是同時的,那麼這些「平行的自己」現在就存在於我們內。透過治療,我們可以搆到它們。

記得我們那個不斷愛上她所不能擁有的男人的朋友嗎?她終於變得越來越陰鬱,而幾次試圖自殺。有一晚她不在時,我們為她舉行了一次賽斯課,賽斯的勸告有重要的一般性含意。

「你沒能樂天知命,」他說:「你要求它如何如何,並按照你有意識地決定的途徑而行。你拒絕快樂地接受生命,它在你內有它自己的理由和原因。」

「你必得找到一個愛你的男人這個想法,是對在你心的更深處拒絕接受天命的一種掩飾。你是在說:『除非按照我的條件生存,否則我寧願不生存。』沒人有此權利拿自己來與自己天生的活力如此對抗。」

「一旦你全心地樂天知命,然後你可能真的會得到你所追求的,但卻不是在你堅持要它作為一個生存下去的條件。當你放棄你的條件時,你自己的目的會使生命每日喜樂。你忘了你所真正擁有的──健康與活力。你忘了你的智慧和直覺,你忘了你所擁有的幸福。」

「你不能誤用它們,試著強迫它們合乎你所設的生存條件。你必須活在信心中,相信你的目的已成就、將會成就、正在成就中。你必須活在相信你有這樣一個目的和意義的信心中,不然你不會在這兒。」

「你自己人格的那份獨特性應當加以珍惜。你現在人格的特殊目的,只能在現在的環境中,以一種全盤說來最好的法子去達到。這些挑戰可以在另一次生命和另一個時間中面對,這是真的。但現在這些你能予以幫助的特殊的人,以及現在你能做的特殊善事,永遠不會再以完全同樣的方式做到。」

「那些沒有你們百分之一的福氣,或三分之一的理由期待另一天的到來的男人和女人們,曾快樂地榮耀黃昏和清晨,並以幸福和喜悅傾聽他們內心的悸動。他們成全了自己,也帶給別人快樂。他們按生命自己的條件接受生命,而在如此的接受中,他們滿被恩寵,那是來自於生命,你所有的一切。」

但,精確地說,什麼才是健康?在最近一節中,我們的「教務長」問賽斯。

「你應嚮往健康,因為它是你存在的自然狀態。你應信任你自己的存在的天生智慧。健康是它的自然狀態。宇宙的能量經由你的肉體形象表現它自己。你,一個個人,一個個人化的意識,是它的一部分。如果你不健康,你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也不能達成你作為這個『身份』的目的。因為心感覺到身的感觸,而身感覺到心的感觸。」

「教務長」皺起眉頭。「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我身體好,我的精神狀況也就良好?」

「如果你身體很壞,並不指你是個壞人。讓我們把話說清楚。它表示在某一個特殊範圍你有阻礙,使你不能建設性地運用能量。理論上說,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運用能量,你會有極佳的健康,富足無憂。不過,各種的缺陷能以很多方式顯示出來。」

「我不要你們有一種態度,以為健康或地位自動地表明精神上的富足。你們有人在某些地方做得好,而在別的地方有阻礙。理想的是用你所有的能力,而在如此做時你會自動幫助別人,並且幫助你為其一份子的種族。」

賽斯建議,自我催眠和輕度出神狀態可以作為發掘引起困難的內在問題的方法。他又建議我們直接要求「內我」將答案提到我們能知覺的地步。如果沒發現內在問題,我們只會以一組徵候來代替另一組。在種種不同的賽斯課中,包含了在這方面和另方面所應當採用的特定步驟。夢在發現問題和提供答案上是非常重要的。

事實上,下一章我即將開始談,賽斯建議如何用夢作為治療法。那些指示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用。(完)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二 八月 19, 2014 4:42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你如何能保持健康?
>你如何能擺脫任何你也許會有的病?
>你的心境與你的健康究竟有什麼關連?

分享奇蹟課程的觀點:

治療疾病

摘自:《告別娑婆》第十章/奇蹟資訊中心 出版

治癒的基礎, 在於接受這一事實:疾病係出自心靈,
是心靈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利用身體所作出的決定。
所有的治癒都是同一道理。

  
我逐漸對「靈性治療」產生了莫大的興趣,隨後那幾個月,我開始研究《奇蹟課程》對治療的觀點。它從不用「靈性治療」一詞,因為它主張所有的疾病與治療都屬於「心靈」的傑作。但這一名詞倒也名實相符,因為它顯示出心靈在這種治療中是跟靈性認同的。
  
我不覺得自己有「靈性治療」的天賦,也沒有多大興趣去治療別人的病,但這一話題非常吸引我,等下回我的老師來時,我打算跟他們談談這事。
  
在一個涼風習習的盛夏,阿頓和白莎再次出現於我家客廳,我一看到他們,忍不住快樂地笑出聲來。
  
阿頓:今天讓我們來個短短的郊遊吧!我們第二次訪問量,曾在時間上動了小小手腳,今天讓我們玩玩空間的遊戲,準備好了嗎?

葛瑞:準備什麼?

(在那一瞬間,我驚駭地發現自己不在客廳,卻身在異地;不再坐在椅子上,而是坐在一棟大樓前面的石階上。我突然認出這是波特蘭,離我家三十里左右的海岸城市。過去幾年,我和凱倫在這城裡溜躂過幾次。阿頓跟白莎各自坐在我的兩邊。他們站起身來,示意我跟上去。)

阿頓:這是你第一次的經驗,相當震撼吧!

葛瑞:你沒騙我吧!我們真的在這裡嗎?看起來挺真的呢!

阿頓:《奇蹟課程》裡有一句話:「你只是在夢中流浪,其實你安居家中。」這話適用於你在人生旅途上的一切經驗,它跟人間所有的事物一樣,都是心靈的投射,同樣是一場夢。宛如四處遊蕩的身體,絕不會比這個小鎮真實到哪裡去。

(我們漫步了一陣子,白莎等到我開始適應了這突兀又神奇的「心靈出遊」[mind-transport]的經驗以後,才開始說話。)

白莎:其實,我們帶你到這兒來,不是要談什麼時空的問題,我們知道你今天想聊什麼。此刻,我們所在之地跟治療的話題有一段相當有意思的因緣。

一八六三年,在這一條街上,有位終身為疾病所苦的女人被抬上這個階梯,送到她所下榻的旅館,她就是後來受人尊重的瑪麗貝克艾迪(Mary Baker Eddy)。瑪麗的脊椎患有痼疾,一生都在病痛之中,她由心靈界的圈子裡聽說波特蘭有一位名叫昆比(Phineas Quimby)的人。這人可說是心靈工作的先驅,聰明絕頂,卻不太為人所知,昆比的方法乃是結合了「追問問題」及「催眠術」兩種技術,跟後來佛洛伊德及他的夥伴布勞爾(Josef Breuer)所使用的「心理釋放」的方法大同小異。

佛洛伊德後來自立門戶,發明了「自由聯想」的技術,成了「心理分析學派」的祖師。

昆比改變了瑪麗對自己疾病的看法,她慢慢看清了一個事實:所有的疾病都是心病,與身體無關。不幸的是,那時昆比已到了他生命的尾聲,不久便離開了人世,瑪麗又掉回了舊有的心態與習性。但種子已經種下了,日後她成了「基督教信仰療法」(Christian Science)的創立者。

瑪麗同時明白了,疾病與神也扯不上關係,她最愛引用的一句聖經,即是「同一水泉不可能同時湧出甘甜和苦澀的水來」,換句話說,只有美好之物才可能來自上主,其餘的都是我們自己營造出來的。不過,「這類營造不是出自世界的層次」的說法,與當時人所相信的那一套恰恰相反。

讓我們再針對「你的一生出自你自己的決定」這個觀念補充幾句話。
疾病跟你個人無關,它不是衝著你而來的。
你大概很難接受這種說法, 疾病不是你在這一層次形成的,為此,人們不該為自己的疾病而難過,
你不是在這一生命層次選擇癌症的,正如嬰兒也不是在這一層次選擇殘疾的。
疾病是你的心靈在更廣大的層次所作的決定,只是以「註定」的形式呈現於這一生而已。

你有能力找回這種選擇的力量,它足以左右你的感受,有時真能減輕一些痛苦,甚至超越了痛苦。

我說「有時」,因為除非你是大修行者,否則成效難免不彰;即使你克服了病症,也不證明你就是大師了。何況,改變你的心態以及你對疾病的感受才是關鍵所在。為了好玩,我們也會稍微提一下你對別人可能產生的影響。讓我們先回到你的住處再說。

(剎那間,我們已經轉身家中了。我感到有些暈頭轉向的。)

白莎:你還好吧!

葛瑞:哎!真不可思議!這可是我這一生最奇妙的經驗了,來來去去,竟然是一瞬間的事。

白莎:你以後多的是時間去回味它。要知道,你眼前每一個時空地點都是那超越時空的心靈所投身出來的。與那心靈連線,其實並不是那麼困難,治本之道,就是解除那些禁錮意識的重重障礙。任何治療,不論哪一種,都只是為了幫你解除那些障礙。今天我們就要談一談疾病和治癒的問題。

阿頓:記住,我們此刻談的乃是不同存在層次的事情。但這並不表示,你不必為自己的遭遇負責,也不否定你曾在另一層次做了這項選擇,我們只是說,你必須從你目前認為自己所在之處找回你的力量所在。即使你在治療別人的疾病,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所連結的絕不是別人的身體,你也不會祈求聖靈去治癒那個身體,不論身體是健康或生病,都是浮生一夢。

《奇蹟課程》要你不論從哪個方向下手,都應該去連結那個作夢的人。

你願他成為什麼,重新作個選擇吧!記住,你所作的每個選擇,會同時成為你的自我認同,讓你如此看待自己,且深信不疑。

說到「靈性治療」,我們在此要給你第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是:「這事跟病患無關。」
不論哪一種治療,都與寬恕脫不了關係,而任何寬恕都會帶來自我治癒的結果。

葛瑞:你是說,不論治療什麼樣的病人其實都是在寬恕自己的夢境,寬恕我所夢出的那個疾病?

阿頓:沒錯!《奇蹟課程》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全都綜結在<心理治療>那一篇文章裡面了:

這種關係所經歷的,實際上就是:心理治療師在他的心中告訴患者,他的一切罪過都已被寬恕了,如此,自己的罪過也一併受到了寬恕。那麼治癒與寬恕又有何不同?

葛瑞:照你這麼說,那麼,在<馬可福音>裡,當J兄對一個癱子說「你的罪已經寬恕了你。」那人便站起來行走了,J兄是在示範給人看,治癒和寬恕是同一回事。沒想到群眾卻驚慌失措,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只有神才有資格寬恕別人的罪過。如今看來,他們都弄錯了!

阿頓:確實如此。

葛瑞:那麼我應把別人的疾病視為自己有待援助的機會?

阿頓:是的,當你寬恕那個人時,等於給自己的心靈一個治癒的機會。

葛瑞:把別人的病苦當成自己回家的途徑,好像太自私了一點,不是嗎?

阿頓:看起來有一點自私,實際上,那是最無私的表現。

葛瑞:這話怎麼說?

阿頓:「寬恕」,推到究竟,等於說:你以及那個看起來有病的人,並非真的活在上主之外;因此,你們兩人其實是自由的。不僅如此,這還是你重獲自由的「唯一」途徑!解脫病苦本身並沒有錯,但你必須同時在你們兩人身上認出清白無罪的生命本質,才可能解脫。

葛瑞:也許可以這樣說,像Joel Goldsmith這類偉大的靈性治療者,必已明白這番道理,知道人們多少都認定自己罪孽深重或毫無價值,因此,也只有寬恕才能治癒他們。

阿頓:是的,所有靈性治癒者對於「寬恕」的詮釋不盡相同,但都離不開那源自無條件的愛以及寬恕的神聖本質。在治療過程中,病患潛意識裡的某種記憶突被勾起,剎那間意識到自己原無罪孽,而且早被寬恕了。當然,治癒者的心靈也同時被治癒了,因為根本只有一個心靈,並沒有什麼病人,他並非真的存在。還記得嗎?你的人生不是別人作出來的夢!

葛瑞:記得。(待續)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二 八月 26, 2014 4:40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治療疾病 (PART 2)

阿頓:順便告訴你,J兄當年確實治癒了<馬可福音>中的那個人,他在「你的罪已被寬恕」這句話之後,緊接著還說:「但要叫你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他不是說只有他有這個權柄,而是指你也有這個權柄。你在這一存在層次不也活出「人子」的形相了嗎?你真的就是基督。

當然,自始至終,根本沒有「罪」這一回事,J兄也不曾把罪當真而予以寬恕。在他心目中,夢裡所有的人都同等的純潔無罪,因為那只是一場夢而已。

葛瑞:為什麼他不乾脆說:根本沒有「罪」這一回事,罪不是真的。

白莎:你不妨設身處地想一想,那個時代的人一天能承受得了多少這類「褻瀆」的言論?J兄只能慢慢地開導,用他們所能理解的方式去循循善誘。他私下倒是跟我說過,這些人間遊戲只是個夢而已,我當時只能瞠目以對。

我跟你說過,在那時代,如果公開說出某些話,立刻會讓你小命不保。J兄已經算是處處語多保留了,結果還是被當代人控為褻瀆。

阿頓:我們初次來訪時曾說過,在你的時代追隨J兄,遠比他的時代容易多了,這不是隨口說說而已。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多麼幸運,你對他的那一套思維體系(也就是聖靈的思維體系)所懂的深度遠遠超過我們當年的瞭解。你該滿心感恩才對。

葛瑞:我是真的很感恩,只不過有時會忘了。

阿頓:我們並不打算在「靈性治療」這一主題大肆發揮,若要全面深入的話,大概可以寫一本書了。我們只想在這裡提出一些基本觀念,其餘的,你自己去慢慢類推吧!

說來說去,最後還是離不開「寬恕」以及「實踐的意願」這兩個因素。你有多大的意願接受「這一切都是自己作出的夢」?你又有多大的意願放掉自己的夢而選擇上主?你可知道,J兄在《課程》裡耍了你一回?他老是說「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願心」,但這話可不是說給資深學員聽的,他在<教師指南>中對上主之師卻說,這需要「充分(abundant)的願心」。

葛瑞:又是請君入甕的老把戲!

阿頓:為了讓你這類懶學生就範,只好如此啦!我是說著玩的。

葛瑞:你儘管說吧!阿頓,別忘了,我在書裡提到你時,可不會手下留情的。

阿頓:我慚愧無言,謹在此俯首受教。

葛瑞:這才像話!

白莎:當我們談到「靈性治療」時,不論是治療病人或治療自己,必須先理清幾個觀念。
首先,我們說過,靈性治療「跟病患無關」;現在,第二個重要的原則是:「病痛不是一種生理現象,而是心理狀態。」

我們先前提過Georg Groddeck這個人(請留意,Georg沒有e),Groddeck博士相當清楚上述道理。當時,他常常追問自己的患者,是否能在自己的疾病上看出某些目的。他為什麼會向那些已受病所苦的人提出這類問題?理由很簡單,這一追問立刻把病人的心態由疾病之果轉到疾病之因上了。他知道有一個「它」(It)造出了一具身體(所謂的「它」,有些類似《奇蹟課程》所說的「小我」),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追問的目的,是要病患拋棄自己是受害者的觀念,
而正視自己願意生病的決定(雖然他未能向病患解釋,那決定是在更高的存在層次做出的)

有些病患真正接受了這個看法,承認身體的病痛出自自己的內心的選擇,而不是肉體造成的,結果不藥而癒。然而,物質世界的原則沒有一個是放諸四海皆准的,否則宇宙的不可測性便無法立足了。小我是非常複雜而且極其個人化的,我敢跟你保證,這正是娑婆世界「求仁得仁」的結果。不論如何,Groddeek倡立的「治療原則」雖然十分有限(要等到《奇蹟課程》的出現才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立論即相當正確:治癒有待知見或觀念的改變。

《奇蹟課程》為你做了一番自問自答:

知見上的這一轉變所需的唯一條件是什麼?就是體認出疾病乃出自心靈,與身體毫無瓜葛。這種體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其代價就是你眼前的整個世界,因世界再也無法裝成心靈的統治者了。

葛瑞:我們說過,清白無罪的心靈是不可能受苦的。但你現在好像是說,內疚尚未清除的人仍然有能力扭轉病情,甚至恢復健康?

白莎:是的。徹底清白無罪的人絕不可能為病所苦的,但他也可能為了教學的目的而選擇某種疾病。尚未修到爐火純青的人,在成道的過程中仍有可能發揮心靈力量,減輕病痛,甚至作出無數令人讚歎的事情。J兄在<教師指南>中談到靈性治療的對象或是一般病患時,這樣說:

誰是醫生?就是病患自己的心靈。他決定什麼,就會獲得什麼結果。表面上好似有某些特殊的助緣,其實那些助緣只是他自己的抉擇的一種具體表達而已。他選擇的那些助緣,也不過是賦予自己的願望一種可感受到的形式罷了。7

不論是病患或是治療師,一旦接受了聖靈的寬恕,便會產生下列的心態:

世界從未對他做出任何事情。他卻認定世界對他動了手腳。他對世界也一無所作,因為他根本把世界的真相搞錯了。這就是人由內疚與疾病中一併解脫之道,因兩者原是同一回事。

葛瑞:這是寬恕的更高境界,但仍不脫寬恕的範疇。

白莎:沒錯,你這學生真棒!就憑著你知見中的寬恕取向,你已經釋放了自己,不只是你自己,連你的弟兄姐妹都跟著自由了。因為:

你所看見的疾病、痛苦、軟弱、苦難、喪亡等等,只是一種誘惑,讓你把自己的看成陷身地獄而自身難保的可憐蟲罷了。

J兄繼續說道,凡是拒絕相信眼前歷歷在目的形象而選擇聖靈的寬恕及治癒的人,他們所獲得的報償是難以衡量的。

奇蹟已經來臨,治癒了上主之子,結束了他自視軟弱的噩夢,領他踏上得救及解脫之道。

究竟誰得到治癒?是病患還是治療師?被寬恕者還是寬恕者?答案是「兩者」,因他們根本就是同一個。你是可能培養出寬恕的習性的。

於是,奇蹟成了最自然不過的事了,一如你在選擇神聖性以前也很自然地經歷到恐懼及痛苦那般。因在那個選擇中,所有虛妄的分別心都消失了,虛幻的可能性亦被棄之一旁,再也沒有一物阻撓得了真理了。

葛瑞:換句話說,你若成了J兄這類大師,本身已無需治癒,但你仍能治癒別人,提醒那些人的心靈:他們其實都是基督,都一樣全然純潔無罪。而且所有上主之師在履行這一任務之際,都已同時接受了聖靈的治療。你遲早會變得像J兄一樣,而且你會成為真理之光,不論以哪一種形式呈現,你都在為其他仍活在潛意識中的心靈作真理的見證。

白莎:說得一點都不錯,懷有「正念」的治療師是這樣看待他的病患:

上主之師就是為他們而來的,代表那已遭他們遺忘的另一種可能。上主之師的臨在本身,只是一種提醒。

阿頓:別忘了,你說什麼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態。當我面對病患時,心中常這樣想:「你是基督,純潔且全然無罪,我們如今都被寬恕了。」你自己可以想出最貼合於當時心境的詞句,只要記得先探問一下聖靈就行了。

請記住,任何一種疾病不過是死亡的綵排而已。<教師指南>這樣描述上主的治療師:

他們極其溫和地呼喚弟兄遠離死亡之途:「身為上主之子的你,看看永恆生命所賜你的一切吧,你難道會捨棄這個而寧可選擇疾病?」

葛瑞:這段話讓人感到好像需要一個外來的助緣。又讓我想起《奇蹟課程》所謂的「怪力亂神」(magic)的療法,不用「正念」治療,卻用幻相(包括疾病在內)來搪塞問題。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大錯,有時,它確實能讓病人消除恐懼而接受治療。

阿頓:這一點非常重要,葛瑞。要你懷著「正念」,並非要你拋棄所有藥物,或者拒絕看醫生或治療師。這是「基督教信仰療法」所犯的通病,他們把原本屬於心理上的「念力修持」僵化為一套「行為規範」了。如果服用某些藥物能讓你舒服一點,那是因為你的潛意識覺得可以接受,它能幫你不再那麼害怕那一種治療方式。

所有表面上看起來有效力的治療都是同樣的道理:雖然除了救恩以外,任何治療都只有一時的效用。然而,對於絕大多數的人,包括你在內,可能更適合雙管齊下的方式,在「正念療法」之外,配合一些「怪力亂神的療法」,不論它用的是傳統藥物或是另類療法;如此,心靈才可能接受康復,而不至於害怕它會引發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治癒。

當那一種治癒出現時,藏在病患潛意識下面的那一套人生信念便受到了挑戰。
有些人還知道如何去應付,更多人則根本沒有準備好去面對挑戰,這往往會勾起小我的極大恐懼。

你不用欣羨別人懂得各種治療偏方,但也別輕視那些愛用偏方的人。大多數的心靈還需要這些偏方才敢面對治癒的問題,你只要記得同時也用「正念療法」就行了。因為完美的結果有待不斷的練習。你還在修練的過程中,應時時記得,世上這類怪力亂神的手法並非邪惡,否則你反會把它弄假成真了。《奇蹟課程》這樣告訴你:

只要識破一切怪力亂神不過是虛晃一招而已,上主之師就已抵達了最高的境界。(待續)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九月 04, 2014 2:57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治療疾病 (PART 3)

葛瑞:資深的上主之師雖然無須去批判那些虛幻的偏方,但心裡應該非常清楚<練習手冊>的這一句話:

只有救恩堪稱為治療。

阿頓:正是!那是<練習手冊>中相當重要的一課,在那一課程,它還說了:

救贖並非治癒病人,因那不算是治療,它只是除去那導致疾病的內疚而已。那才是真正的治療。

上面兩段加上下面兩段,可說是J兄的「治癒觀」的四大基石:

獲得治癒的心靈,心智既已健全,故能治癒身體。健全的心靈無法想像疾病這回事,因為它無法想像任何攻擊行為。

他緊接著又說:

小我相信懲罰自己能夠減輕上主的懲罰。即使是這種想法,仍透露出小我的倨傲。它把懲罰的意向投在上主身上,然後把這意向視為自己的特權。

葛瑞:說得不能再清楚了!我還應隨時記住,不要去跟別人的身體結合,因為我連自己的身體都不該認同:我應透過聖靈跟人們結合,進入同一個「心」內。

阿頓:說得極好。《課程》中還有一段話也道出了治癒的原則:

你們的心靈不是分裂的,上主只有一個治療的管道,因為他只有一個聖子。他同所有的兒女之間殘存的一絲交流連鎖,把他們結合起來,同時結合於他內。

那個交流的連鎖是什麼?

葛瑞:聖靈!還好我知道答案,否則又要被當了!

阿頓:你該慶幸,你不可能當掉這一課程的,最壞的下場也不過是繼續在這兒混下去而已,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葛瑞:對某些人來講,這也不是一件壞事。

阿頓:我們已經談論過這個問題了。總有一天他們會想要「出離」的(我是指正面的含意)。

白莎:老弟,上述的治癒觀都是直接引自《課程》的。真理就是真理,但你治癒的形式或風格卻是你自己打造出來的。千萬別忘了,所有的治癒都屬於靈性的,而不是形體上的。

《奇蹟課程》一向在「心」上下功夫,修行的道具也離不開聖靈啟發的某種寬恕方式。你所能做的,就是用「正念」去面對病患或自己(如果你自己也在受某種苦的話),那些病徵有時會消失,逐漸地,你解除痛苦的本事也會愈來愈純熟。

現在我要給你「靈性治療」第三個極其重要的原則了,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
卻絕非虛言:「說到究竟,娑婆世界本身只是個遲早要消逝的一個病徵而已。」


葛瑞:你們愈講愈離譜了。我曾參加過算是開放的「統一教會」(Unity Church),但比起你們的論調,他們還算是保守的了。
  
白莎:統一教的創始人查爾斯和墨特爾夫婦(Charles,Myrtle Fillmore),確實是相當了不起的人,他們受了瑪麗貝克艾迪不少的影響。他們對J兄的愛慕以及致力於一個更寬容、更有愛心的教會的熱忱是不可抹煞的。只是他們把身體的每個細胞都看得太認真了,雖然統一教派對《奇蹟課程》一向非常友善,他們很多的信徒也都兼修兩門,但我們實在不該把它們混為一談。

葛瑞:你知道,人們一直喜歡著眼於善和惡之間的交戰,而把它搞得像真的一樣。

白莎:沒錯。歷史上也有不少人深入過《奇蹟課程》的「正念」和「妄念」這類觀念,例如容格(Carl Jung),他把這一存在層次顯現的「妄念」之境稱為「你的陰影」;林肯總統則把「正念」稱為「我們本性中的好天使」。只有《課程》真正把這兩個觀念闡釋得圓融而透徹。

葛瑞:這些觀念至少解釋出為什麼人們常做些傷害自己的事情。

白莎:正是!人們老愛去做對自己有害的事情,不論在大事上或小事上,明知卻故犯。就像你一樣,為什麼你在看電影時老愛吃那些巧克力?你明知它會讓你長青春痘。

葛瑞:大丈夫敢作敢當嘛!

白莎:你還真男人腔(butch)呢!

葛瑞:哈薩克,連你也知道同性戀的術語。

白莎:你不會排斥同性戀吧!

葛瑞:怎麼會?我那一群親戚不是男同性戀就是女同性戀;別聽我胡扯了,只有少數幾個而已。

阿頓:我無意打斷鬥嘴遊戲,但說真的,你何不試試,吃巧克力的時候,放下你的罪惡感,可能就不會長痘痘了。我們該走了,最後還有什麼疑問嗎,好學生?

葛瑞:當然有。不論我在夏威夷或在這兒,都能從心裡治癒別人,對嗎?

白莎:沒錯。根據我們上回向「聖論」打聽的結果,確實還有人住在夏威夷,佛教徒多於基督徒,當然還有Huna族。

葛瑞:難怪島上的人比美國大陸的人好多了。我們這回所談的「治癒」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切都是心靈造成的,不只是疾病,連治癒的奇蹟都是。

阿頓:是的。所有的一切,不論外表上是好是壞,從治癒的奇蹟到愛滋病,到厭食症,到身體自燃現象,到聖五傷[譯者註:有一些天主教聖人身上會呈現耶穌被釘死的五個釘痕],都是心靈的傑作;每一種你們已知的以及尚未爆發的疾病,也都是心靈的傑作。細菌是什麼?不正是一種投身嗎?躁鬱症是什麼?兩種極端的情緒出除了證明分裂的真實性以外,還會是什麼?

葛瑞:即使是愛滋病,也不過是同一個老套心態所玩的新花樣而已。

阿頓:反正若不是愛滋病,也是會發生其他病變的。十四世紀時,黑死病導致四千萬人喪命,若用人口比例來計算,愛滋病只是小巫見大巫。但再發展下去,死於愛滋病的人數會超過四千萬。

所有的疾病既然都是心靈造出來的,就算你能消滅一種病變,心靈一定還會造出其他病變的。這有時竟會給人一種進步和希望的假象,掩飾了今人其實跟前人一樣在承受恐怖的死亡這一事情。

葛瑞:某研究報告說,如果有人為生病或動手術的病人祈禱,患者的病況會好轉,你又怎麼說呢?

阿頓:因為心靈本來就是一體相通的。祈禱確實會有一時之效,但那還稱不上治癒;只有真正的寬恕能把潛意識的內疚由心中除去。你只要深思一下,便不難看出,《奇蹟課程》的治療觀,不過是把「真寬恕」的道理套用在疾病上面而已。

葛瑞:有一天晚上我作了一個十分清晰的夢,我注意到自己在夢中一點恐懼都沒有。醒來之後,好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活在那種無懼的心境中。我記得早年的恐怖電影常打出這樣的廣告:「你不得不一直提醒自己:這只是電影,這只是電影。」有時,我會在大白天不斷地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場夢,這只是一場夢。」

阿頓:這真的只是一場夢!有時,你會奇怪,何以自己不能二六時中都活在無懼之中。我可以跟你保證,你遲早會修到始終活在那種心境的。其實,你已經比從前更常活出那種心境了,只不過你老是把活得平安視為理所當然,而把注意力全放在不平安的時刻上。

畢竟說來,你真是有福之人,能夠繼續做你的寬恕功課,當你的心靈完全被聖靈治癒時,恐懼便會徹底由你的生活中消失的。

葛瑞:我以前試過治療別人,結果別人並沒有痊癒,是不是我太沒用了?

阿頓:你真是沒有!我是說著玩的,別當真。事實上,你無法根據結果來評估,因為你無法看見心靈層次的事情,你所能仰仗的,就只有這具虛幻不實的身體。《奇蹟課程》所說的治癒,是指心靈層面的變化,有時,外形上會有所改變,有時,治癒的結果只發生在肉眼所不及的層次。

如果們有位奇蹟學員只有一隻腳,難道你會因為他長不出另一隻腳就認定這人沒有學會《奇蹟課程》?別忘了,治療的對象是心靈;讓我再叮嚀一下,不要從你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的形體層面去評斷結果。

葛瑞:那我還是有希望成為治療師囉!

阿頓:葛瑞,你已經是個治療師了,每一個練習「真寬恕」的人都是治療師。《課程》說過:

上主之師沒有評估自己所贈之禮的效益的能耐。他們的任務只是給出那些禮物而已。

再說,究竟是誰被治癒了?答案是「同一個」雙方,困為推到究竟,就只有一個。

白莎:我們該告辭了,老弟!說真的,我們為你感到驕傲,繼續發出你的寬恕之念吧!

葛瑞:嘿,想起你把我變到波特蘭的那個經驗,能不能看到在你們離開以前,再把我變到茂伊島(Maui)去逛一逛?

白莎:放心,葛瑞,你有的是機會去游夏威夷的,這都已經寫在你的劇本裡了。事實上,它也已經開始運作了,只是你此刻還無法看到而已。

幾年之後,凱倫和我真的不知為何陰錯陽差地去了夏威夷。在當地美麗的小徑閒逛時,我們還有一句沒一句地談論著遷居夏威夷的可能性。(完)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九月 11, 2014 4:02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奇蹟課程是這麼說:

治療只有一種,那就是心理治療。
因為只有心才可能生病,故也只有心才有痊癒的可能。
也唯有心靈有待治癒。
(奇蹟課程補編 心理治療 ∕ 導言 1:1~3)

分享這一篇:

罹病的過程

摘自:《奇蹟課程補編-心理治療》P-2 IV

1、 如果所有的治療都屬於心理治療,那麼我們可以說,所有的疾病都是心理病。2它是對上主之子的批判,而批判乃是一種心理活動。3批判是經由一而再、再而三的抉擇累積而成的,存心與造化及其造物主作對。4這種抉擇把宇宙看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樣。5這種抉擇認定真理會說謊,故與謊言無異。6那麼,疾病不過是哀傷與罪咎的一種表達罷了。7有誰能不為自己所失落的純潔本性而哭泣?

2、 上主之子一旦被視為有罪,疾病便勢所不免。2它只要一受到邀請,就會如影隨形而至。3凡是自招疾病上門的人,如今好似受了蠱一般,盡找些無用的藥方,因為他們的信賴全放在這些疾病上,而非救恩上。4心靈一改變,所有事物都會隨之改變,因外在的一切不過是過去的決定所投射出來的陰影罷了。5抉擇改變了,它的陰影怎麼可能不隨之變化?6疾病只可能是罪咎的陰影,由於它倣傚的對象十分畸形,故顯得醜陋怪異。7如果這個畸形之物被視為真實,它的陰影怎麼能不也因之畸形?

3、 當人決定把罪咎當真,他只好一步一步地邁向地獄。2如今,疾病、死亡與痛苦在人間徘徊,一如無情的波濤,有時聯袂而來,有時頑強地前仆後繼。3然而,這一切不論看起來多麼真實,其實都是幻覺。4只要明白了這一點,誰還會相信它?5但在真相大白以前,誰又能不信?6治癒是種治療或是修正,我們已經說過,不妨再說一遍:所有的治療都是心理治療。7治癒病人,不過是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而已。

4、 當今較有"地位"的心理治療師專家門,已逐漸避免使用"醫好"(cure)這個字眼,那是有道理的。2因為他們中沒有一位能夠把人醫好,也沒有一位瞭解治癒的真諦。3更糟的是,他們只會使身體在自己心目中變得更真實,這樣一來,他們只好求助於怪力亂神來治癒心靈所引起的疾病。4這種療程怎麼可能把人醫好?5徹頭徹尾的荒謬。 6然而,既已開始了,只好依樣畫葫蘆下去。 7這無異於把上主視為魔鬼,只想由邪惡事物中去找祂。 8那裡怎麼可能有愛?9疾病怎麼可能被醫好?10這兩個問題不是同一回事嗎?


5、 情況好時,人們也許會開始反問"醫好"的意義,世上的"治療師"也可能認得出心靈才是一切疾病之源。。2但他們仍犯了一個錯誤,即相信心靈能醫好自己。3這信念在世上仍能博得一些掌聲,因為世界還在接受"錯誤有不同的程度"這一觀念。4然而,那只是暫時被醫好,另一個疾病會起而代之,因為在人瞭解愛的真諦以前,死亡並未被征服。5若非上主的聖言(那是上主為了賜予你而交託給聖靈保管的),有誰能瞭解這一點?

6、 任何一種疾病都可以界定為某種自我觀念的產物,視自己為脆弱、不堪一擊、邪惡、岌岌可危,因而隨時需要自衛。2如果自我真的如此,那也不可能護衛得了的。3因此,只好尋求怪力亂神來保護了。4那種自衛方式必須足以推翻當事人在自我身上所看到的一切限制,同時營造出另一個新的自我概念,使舊念無法死灰復燃。5總而言之,錯誤被當真了,並借用幻覺來應付。6真理被帶進了幻覺,實相如今成了威脅,甚至被視為邪惡。7人們開始害怕愛,因為實相就是愛。8這個沒有出路的惡性循環就這樣阻礙了救恩的"進行"。

7、 因此,疾病只是一個有待修正的錯誤。2我們先前已強調過,不能先確立錯誤的"理所當然",然後才故意視而不見,這樣是無法糾正任何事情的。3疾病若是真實的,在真理內就不能視而不見,因為視而不見真實之物無異於神智不清。4而那正是怪力亂神的目的所在:透過錯誤的知見而把幻覺弄假成真。5這是無法治癒人的,因它有違真理。6也許某種健康的幻覺能夠取代它一陣子,但維持不久的。7恐懼不可能永久藏身於幻覺中,因它原是幻覺的一部份。8它既是一切幻覺之源,必會脫身而出,換上另一種形式出現。

8、 疾病乃是一種神智不清的狀態,因為所有的疾病都是心理病,其間沒有程度之別。2把疾病當真的那種幻覺,就等於相信疾病有輕重之分,它所構成的威脅程度也因其形式而異。3這是一切錯誤之源,因它們全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只去面對地域的一角。4這種裝假,上主完全不懂,故必是永遠不可理喻的。5但是神智不清的人卻相信它,因為他們已經神智不清了。

9、 瘋狂的人必會為自己的幻覺辯護,因為他已把那些幻覺當作救恩了。2因此,他會攻擊任何企圖將他由幻覺中拯救出來的人,認定那人侵犯了他。3攻擊與防衛這種怪異的循環,是心理治療師必須面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4事實上,這就是他的主要工作,亦是心理治療的重點。5患者會認為治療師侵犯了他最寶貴的資產──自我形像。6由於這幅形像已成了患者心目中的安全堡壘,他必會把心理治療師視為切身的威脅,而加以反擊,甚至想要將他滅口。

10、 因此,心理治療師任務艱巨。2他必須以不反擊來迎對患者的攻擊,也就是不設防。3他的工作即是顯示出,防衛措施是不必要的,而且不設防才是真正的力量。4如果他的課程是為了顯示神智清明本身即是安全之所在,這一觀念便成了他的教學內容。5神智不清的人已認定神智清明之境充滿了危機,這一點切勿忘記。6這是"原罪"所推出的結論,它相信罪咎的真實性,而且情有可原。7因此,心理治療師的任務就是教人看出罪咎的虛妄不實,是站不住腳的。8而且也不安全。9為此,它必須被視為既不真實又不足取才行。

11、 救恩的唯一信條,即是一切治療的真正目標。2只要為神智不清的心靈卸下它不勝負荷的罪咎,治癒便告完成。3身體不是被醫好的。4它只是認清了自己是怎麼一回事。5只要將它看透,它的目的便無所遁形了。6那麼疾病還需要什麼治療?7只需一個轉變,其它一切會隨之而來。8無須任何複雜的改變。9也無需冗長的分析、累人的討論研究。10真理十分單純,且始終如一。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九月 18, 2014 11:24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治癒的過程

摘自:《奇蹟課程補編-心理治療》P-2 V

1、 真理雖然十分單純,對那些已經迷失在錯綜複雜的迷宮之人,還是有待開導的。2那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大幻境。3它使人不得不信:人必須先操控那不可知之境才有安全可言。4這個詭異的信念是根據幾個推理而來的,卻瞞著自己的意識。5首先,它來自一個信念:若要活下去,必須克服某些勢能。6其次,若要控制那些勢能,似乎只有一計可施,就是膨脹自我意識感,將自己的真實感隱藏於暗處,而設法把幻覺供在明處。

2、 願我們記住,向我們求助的人,內心懷著難以言喻的恐慌。2凡是他們認定對自己有益的,對他們其實有害而無益;唯有他們認定有害的,才可能對他們有益。3除非能說服患者扭轉他對世界以及對自己的曲解,否則是不可能有任何進展的。4真理十分單純。5然而,對那些認為已受真理威脅的人,仍然有待開導。6對那些因為感受到威脅而發動攻擊的人,以及最需要學習不設防的人,必須耐心開導,才能讓他們看出什麼才是力量所在。

3、 如果這是個完美而理想的世界,才可能有完美而理想的療法。2然而,果真如此理想的話,治療也救英雄無用武之地了。3理想的教誨只有在這條件下才能立足;但在此理想之境,完美的導師根本無法久留,完美的心理治療師也只會在非思非想的念頭裡靈光一現。4但我們仍能在可能做到的範圍內,討論怎樣才能幫助神智不清的人。5只要他們還有病,我們就能夠也必須幫助他們。6這是我們對心理治療師的唯一要求,他只要盡力而為,就不愧心理治療師之名了。7因為上主親自把他的弟兄託付給他,作為他的救主,從人間救拔出來。

4、 救治是神聖的。2世上沒有比幫助求救者更神聖的事了。3不論這努力多麼有限,多麼缺乏誠意,雙方都會越來越接近上主。4只要有兩人同心致力於救治的工作,上主就會臨在。5祂保證會在真理內聆聽且答覆他們的。6他們可以放心,救治必會在祂的指導下進行,因為那原是祂的旨意。7只要我們試著幫助弟兄,祂的聖言就會引導我們。8願我們別忘了,全憑自己,我們一籌莫展;我們該教什麼以及該學什麼,都有賴於那超越的力量。

5、 每個求助的弟兄所帶給我們的恩賜之大,遠超乎我們的想像。2他會帶給我們救恩,因他是以基督與救主的身份來到我們這兒的。3他的要求乃是上主透過他而提出的。4我們為他所做的一切,成了我們獻給上主的禮物。5上主神聖之子在自以為難以脫身的困境中,發出了神聖的求助呼籲,而這本來就只有他的天父才能答覆的。6然而,祂需要某個聲音來代表聖言發言,需要藉助某人的手,替祂與聖子的心靈接通。7在這種過程中,有誰會得不到治療?8這神聖的互動關係正是上主所訂的計劃,聖子就是藉著此而得救的。

6、 因為兩個人已經結合在一起了。2上主的許諾如今也實現了。 3患者與心理治療師本身的限制不算什麼,因為救治已經開始發生作用。4必須由他們開始,而後天父自會完成。5因為祂所要求的不過是極小的願心,最小的一步,只需以最輕的聲音說出祂的聖名。6不論哪一種求救方式,都是對祂而發的。7祂會透過心理治療師,也就是當前對上主之子最有幫助的人來帶替祂答覆。8也許那答覆看起來並不像是來自天上的禮物。9甚至好像適得其反。10然而,願我們不再根據那些外在的結果而妄加判斷。

7、 上主所有的禮物必然會在某處被接納下來的。2在時間領域內,沒有一分努力是白費的。3沒有人要求我們的救治的必須十全十美。4如果我們認為真有救治的必要,我們就已受蒙蔽了。5真理會透過那好似與我們一樣在作生病之夢的人呈現出來。6讓我們來幫他寬恕他所犯的過錯,因他常以種種莫須有的罪名來定自己的罪。7他的治癒成了我們的治癒。8當我們看到他的無罪本性穿透罩在上主之子臉上的罪咎面紗而大放光明時,我們就會在他內看到基督的聖容,並瞭解那正是我們自己的面容。

8、 願我們靜靜地站在上主的旨意前,去作我們被揀選去作的事。2只有一個方法能把我們帶到一切夢境之始。3我們將在那兒放下這一切,並在平安中永離去。4好好地聆聽弟兄的呼救聲且予以答覆吧。5你其實是答覆上主,因為是你先呼求了祂。6除此以外,沒有其它方法能聽見祂的聲音。7此外沒有其它尋找上主之子的方法。8也沒有其它找到你自性的方法。9救治是神聖的,因為上主之子會在它慈愛的擁抱下回歸天堂。10救治透過聖靈之聲告訴他,他所有的罪已被寬恕了。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九月 25, 2014 3:13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救治的定義

摘自:《奇蹟課程補編-心理治療》P-2 VI

1、 因此,心理治療的過程可以簡單地界定為寬恕,這乃是治癒的本意。2不寬恕的人是有病的,因為他認定自己未受寬恕。3寸步不離地緊抓著罪咎當作護身符,靠它慈愛的保護及警覺的防衛,這一切其實都是冥頑地拒絕寬恕之舉。4當病人哀悼自己的失落,卻又樂此不疲,等於是在不斷反覆地說:"上主不許進入此地。"5只有當病人開始聽到自己所唱的輓歌,並質詢它的合理價值時,救治才能發生。6除非親耳聽到,否則他不可能瞭解那竟是他唱給自己聽的歌。7聽到它,是康復的第一步。8那麼,質詢它,便成了他唯一的抉擇。

2、 人們只能忍受這死亡之歌片刻的光景,通常都是不加以修正就設法迴避,這一傾向極其強烈。2這種一閃即逝的覺察力乃是天賜的良機,要我們名副其實地"改變頻率"。3使我們得以聽到救治之聲。4但首先應自願去質疑那詛咒之音的"真實性"。5已經與自我概念攪得難解難分的種種曲解,本身即是一種冒牌的創造,它會把那醜惡的聲音變得極其美妙。6聽在耳中好似"宇宙的旋律"、"天使之音",而非嘈雜刺耳的雜音。

3、 耳朵只是翻譯,他不會聽。2眼睛只是重現,它不會看。3它們的功能只是與自己招來之物相呼應而已,不論那東西離譜到什麼地步。4它們是為了呼應心靈所作的決定,將它的願望重新塑造出來,並轉譯為可以接受且賞心悅目的形式。5隱藏在形式後面的意念有時會冒出來,但也只是一瞬而已,心靈便會感到害怕,開始懷疑自己的神智是否清明。6但它仍不允許自己的爪牙改變它們所看到的形相、所聽見的聲音。7它就是靠這些"妙方"及"護身符"來維繫自己神智清明的。

4、 感官所帶來的這些證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攻擊找藉口,使人無法認清自己內心不寬恕的真相。2人是很難赤裸裸地面對這一事實的。3沒有這層保護膜,它根本無法存在下去。4這正是所有疾病最珍惜的,絕不讓人認清背後的真相。5只要不寬恕的心不被認出,它的化身勢必會顯得像是另一種東西。6於是,那"另一種東西"遂顯得極其恐怖。7然而,有待救治的不是"另一種東西"。8它並沒有病,也無須藥方。9把你的救治能力都集中於此,只會徒勞而無功。10有誰能醫好那不可能生病之物,使它康復?

5、 疾病會化身為種種形式,不寬恕的心也是如此。2其中一種形式必會造出另一種形式,因它們是同一個幻覺。3一個會轉譯成另一個,兩者聲息互通,只要仔細研究一種疾病形式,就能相當清楚地指出它背後的不寬恕心理。4然而,看出這一點,還是不足以醫好它。5唯有認清只有寬恕能治癒不寬恕者,也只有不寬恕者才可能生出疾病,如此疾病才有醫好的可能。

6、 這種了悟便是心理治療的最終目標。2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標?3心理治療師在患者身上看到自己內在的不寬恕,因而重獲一個面對它的機會,得以重新反省且加以寬恕。4若能做到這一點,他就會看見自己的罪隨著過去而一逝不返。5除非他做到這一點,否則他必會認為邪魔隨時隨地都在圍攻他。6患者成了反映他罪過的一面屏幕,幫他放下一切罪過。7只要他還想在自己的視野內保留任何一點罪污,他的解脫就成了片面的,也不在那麼肯定了。

7、 沒有人能單獨治癒。2這是救恩向所有聆聽它聖音者所吟唱的歡樂之歌。3凡是自命為心理治療者,應該隨時隨地謹記這一句話。4他們應該把患者視為一位帶來寬恕的人,因為他們的出現是為了向那些仍舊相信罪存在的眼睛顯示他們的無罪本性。5心理治療師在患者身上看到且接收下來的無罪證據,以為雙方的心靈建起一種盟約的關係;在這盟約中,他們相會、結合,而且成了一個。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liuwi



註冊時間: 2008-07-20
文章: 500
來自(可填): Taipei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十月 02, 2014 10:53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凡是自身有待療癒的人都必須療癒別人。
醫生,治癒你自己吧!
此外,還有誰能治療?還有誰需要治療?
每位病患都給了治療師一個自我療癒的機會。
於是,病患成了他的治療師。
每位治療師也必須由眼前的病患學習療癒之道。
於是,治療師反而成了他病患的病患。


──新譯本《奇蹟課程補編 心理治療》P-2 VII 1:3~1:10

患者與心理治療師之間最理想的關係

摘自:《奇蹟課程補編 心理治療》P-2 VII

1、 那麼,誰是心理治療師,誰又是患者?2究竟來講,每個人都扮演了兩種角色。3凡是需要救治的人,必須救治別人。4醫生,治癒你自己吧!5此外,還有誰能救治?6還有誰需要治癒?7去見治療師的每位患者都給了治療師一個自我治癒的機會。8因此,他也是他的治療師。9每位治療師必須學習由眼前的患者學習治癒之道。10 於是,他又變成了他的患者。11 上主對分裂心態一無所知。12 祂只知道一件事,就是:祂只有一個聖子。13 這個真知就反映在患者與心理治療師最理想的關係上。14 上主來到呼求祂者前,他便會在祂內認出自己的神聖面目。

2、 教師與治療師,仔細想一想:你究竟在為誰祈禱,誰才需要救治?2 心理治療就是祈禱,治療則是它的目的與結果。3 祈禱不過是指心靈結合於那願接納基督的一種關係之中。4 這是祂的家園,也就是心理治療歡迎祂來臨之處。5 只要他還有選擇其他症狀的餘地,醫好這一個症狀又有何意義?6 基督一旦蒞臨,唯一的選擇就是將祂留下。7 此外別無所需,因這就是一切。8 救治即在於此,也是幸福與平安之所在。9 這乃是患者與心理治療師之間理想關係的“症狀”,取代了患者原本想要解除的症狀。

3、 這種關係所經歷的,實際上就是:心理治療師在他的心中告訴患者,他的一切罪過都已被寬恕了,如此,自己的罪過也一併受到了寬恕。2 那麼救治與寬恕又有何不同?3 唯有基督能寬恕,因祂知道祂是無罪的。4 祂的慧見一治癒了知見,疾病便消失了。5 疾病的起因一旦消除,從此永不復返。6 然而,這需要非常高明的治療師協助才行,因他知道如何與患者締結神聖關係,所有的分裂意識終會在這關係內克服過來。

4、 為達此目的,只有一個條件:心理治療師絕不可以把自己與上主的角色搞混了。2 而這是所有“尚未痊癒的救治者”常犯的基本混淆,只是在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因為他們必會認為自己是出於自我的創造,而非上主的創造。3 這種混淆即使發生了,也極少被人意識到,否則那未痊癒的救治者當下就能轉變為上主之師,將他的一生奉獻於真實的救治任務了。4 達此境界之前,他會以為自己掌控了整個療程,因此也應為治療的效果負責。5 於是,患者的錯誤便成了他自己的失敗,罪惡感就會鋪天蓋地地罩住了基督的神聖本質。6 凡是靠自己的判斷來作決定的人,罪咎是勢所不免的。7 卻不可能出現透過聖靈而發言的人身上。

5、 消除罪咎乃是心理治療的真實目的,也是寬恕的明顯目標。2 兩者的同一性在此昭然若揭。3 任何人只要感到自己負有引領弟兄之責,便無法擺脫罪惡感的糾纏。4 那種想法乃是假定人擁有他不可能擁有的真知,他必須對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這三世可能發生的一切後果都明確而肯定。
5 他必須擁有無所不知的見地,才能勝任這一角色。6 然而,沒有一種知見是無所不知的;在浩瀚宇宙中這渺小而孤獨的自我,除非瘋了,是不可能妄稱有此智慧的。7 但是,許多心理治療師確實變得十分狂妄。8 自身尚未痊癒的救治者,他的神智是不可能全然清明的。

6、 然而,不接受上主賜你的任務,或自己去發明一個非祂所賜的任務,都是同樣的神智不清。2 高明的心理治療師絕不會懷疑自己所擁有的能力。3 也從不懷疑這能力的終極根源。4 他瞭解天上人間一切能力都屬於他,那是基於他的生命本質。5 他之所以如此,則是基於他的造物主,他擁有祂的聖愛,而祂是不可能失敗的。6 他擁有上主親自賜予的禮物,且等著他分施出去;不妨深思一下其中的意義。7 他的患者是上主的聖賢,他向自己的神聖性求助,使之成為他們共有的特質。8 當他賦予雙方這個神聖性時,他們就會看到基督燦爛的面容正回視著他們。

7、 神智不清的人視自己為神,毫不遲疑地將軟弱投射於上主之子身上。2 正因如此,他們真的會為自己在他身上所看到的軟弱而心生畏懼。3 自身尚未痊癒的救治者一定很怕自己的患者,他會因著在自己內所看見的忤逆心態而生出猜忌之心。4 他試著救治,有時也可能做到一點。5 然而,他的成功極其有限,而且只有暫時之效。6 他看不見活在求助者內的基督。7 他離真理如此之遠,智慧如此貧乏,又沒有任何神明,他能給這看起來那麼陌生的人什麼答復?8 試著在他內瞻仰你的上主吧!因不論你看到什麼,那就是他給你的答復。

8、 兩位弟兄結合在一起;不妨深思一下其中的意義。2 然後,再把世界以及它所有微不足道的戰果和死亡之夢一併遺忘。3 它們是同一回事,那充滿罪咎的世界如今已不復記憶。4 房屋變成了聖殿,街道也成了星河,輕輕掃過所有的病態夢魘。5 救治業已完成,因凡是完美的便無需救治;罪既不存在,還有什麼需要寬恕?

9、 心理治療師,你該感恩才對,因為只要你瞭解自己的本分,就會看到上述的景象。2 你若不瞭解,就等於否定上主創造了你,而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祂的聖子。3 那麼,你此刻的弟兄又是何許人物呢?4 什麼樣的聖人才能前來帶你一起回家?5 你迷途了。6 此刻,你怎能期待在他內看到自己所拒絕給予的答復?7 治癒他人,同時也接受治愈吧!8 此外,沒有其他途徑能領你抵達平安之境的。9 啊!讓你的患者進入你的心中吧,因為他是上主為你派來的。10 他的神聖性難道還不足以喚醒你對祂的記憶?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光的課程討論區 首頁 -> 光的課程習修園地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北時間 (GMT + 8 小時)
1頁(共1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phpbb-tw 維護製作